臨走的時候,阿彩的老父親,拉開錢袋子,從裏麵分出來一半的錢遞給阿彩:“這些錢你自己留著。”

“我每天在作坊裏,有的吃有的穿,我不用花錢,你們都帶回去吧,給小侄女買糖吃,給哥哥嫂嫂們添件衣服,你們也添。”

阿彩的父親把錢塞到女兒的手裏:“家裏的孩子有自己的爹娘,要吃糖要穿新衣讓他們自己去買,沒得讓妹妹給幫著哥哥養家的道理。”

“聽你爹的,我們收下一半的錢,就當做是你的孝敬錢,其他的你便自己留著花用。”

阿彩很了解自己的父母,看他們的說辭就知道兩人是商量好鐵了心要這樣的。

她接下錢妥善的收起來:“好,那我就自己留著些。”

“嗯,以後你掙來的錢自己留下一半。”

除了阿彩,幾乎作坊裏所有的女工都和家人團聚,她們各自站著說話,或笑或哭,或是低聲的訴說著衷腸。

作坊外麵,一片其樂融融。

而在幾個街道之外的破敗城區裏。

在作坊裏做灑掃的老婦人背著個背簍腳步匆匆的回家,籃子底下,是她領到的年貨,籃子上麵則是放著一捆柴做掩飾。

這裏住的人普遍都很窮苦,他們住的房子一整個片區都是破破爛爛的,在路邊的一些大樹底下,還搭著不少的窩棚。

她戒備的看著四周,生怕有人出來搶她的東西,畢竟,在這樣的地方,米和白麵可是金貴東西,更何況還有不少人家都要餓肚子。

她沒走幾步,迎麵就遇到了幾個眼熟的街坊鄰居。

那些人看到她,就湊了上前,討好的問:“萬大娘,羊絨作坊裏還要不要人做苦力的?若是有,你幫我說說唄?”

“也幫我說說,我力氣大,幹活也老實。”

“還有我。”

在作坊裏做灑掃的萬大娘扯著麵皮和她們笑了笑:“這幾天沒聽說要人,你們別急,隻要有消息,我一定告訴你們,家裏還等著我回去吃飯呢,我先走了。”

有人上前來:“我幫你背柴吧。”

萬大娘立馬讓開:“不用不用,不過是一小捆柴,我自己背得動。”

告別了這些人之後,她又遇到了不少人,每個人都要問她一句作坊裏還招不招人,這裏的人都想去作坊裏幹活。

要知道,那羊絨作坊裏不僅有工錢拿,每天還管兩頓飯,而且她們都從萬大娘的嘴裏打聽清楚了,即使是做灑掃這樣粗活的,也是和那些撿羊絨打毛衣的女工們吃一樣的,也就是每頓飯都有肉。

萬大娘也因為這一份活計,如今已經成為了他們這個破爛窮苦片區裏的風雲人物。

萬大娘用同樣的說辭應付完那些人,好不容易才回到家裏。

在家門口玩的小孫兒遠遠的看到她,便朝著她跑過來:“奶奶,奶奶。”

萬大娘快走了幾步,接住他:“慢點跑,省的摔跤了。”

小孫兒扒拉了一下背簍:“奶奶,我幫你背。”

萬大娘笑嗬嗬:“你還小背不動,等你再大些。”

“那好吧,奶奶我牽著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