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飛蹄雁字(1 / 3)

羋筠及四位師弟在宣國青城落腳的日子,是五月初五。

休息了一夜後,次日,五人即帶上行李包袱來到縣府、各皆準備領受自己的官職。

盡管的確很賞識墨家思想,經過一日的長談也證實了他們的身份、對他們並無懷疑,加上自己也向來言出必行,但畢竟還是初來乍到,身為縣尹的申正則並沒有任性的直接授予他們什麼高位。而是逐個考究、詢清了他們各自的能力及專擅的領域。

最終,五位墨家弟子中,一人進了縣司馬府,掌軍事;

一人進了縣司寇府,掌刑獄;

包括羋筠在內的剩下三人則皆進了縣師府,掌民事。眾人對這番安排並無任何異議,同樣,這個位置也是在羋筠的期許之中。

當然,當天做下的決定,依然隻有口頭效益而已。

作為坐擁千裏江山的中原最大諸侯國,宣國的選官職爵製度曆經多年完善發展,已是十分嚴整。即便在最西境、貧瘠而荒涼的青城要任命幾個外國客卿做官,申縣尹也依然是要呈書大淄城朝堂、上報通稟中央過才可行的。

而若是信使當日出發,宣王也立即給到回應的話,一來一回,也至少約需到五月底才能有明確答複。

然墨家眾人對此則是頗有信心,與炎國獨尊法家不同的是,宣國地大物博、向來博采眾長。

有墨家弟子願意為他們效力,他們應當不至於拒絕。

……

當日傍晚,城北驛站。

陪同著縣尹大人來此,目送著他派信使出發、寄出了那封送往宣都的信後,羋筠此時也想起了什麼,遂也當即取來紙筆、留下了兩封書信。

一封,寄往位於樂國南山的墨家總院。

向巨子、哥哥及一眾師弟們報平安的同時,也通知他們自己將在宣國青城為官的消息。

另一封則寄去了炎國南境的櫟縣,尚具體未知地址,隻能寫是寄給兩位來自天門山的,一個姓範、一個姓榑的道長。隻期或許將消息給到這,信使就足以找到二位道長。

這封信的內容與上封相差不大,或者可說除改了稱呼修辭外、剩下的內容皆完全相同。

當然,還多附一句,對那日榑道長追趕太師儀仗的後續的詢問。

即便綁架失敗了,但他寅侯謀反之心已然坐實、如今又的確還是掌有幾十萬樂國主力大軍實權的軍侯…

他但凡有些任何動向或變化,同在樂國的墨家都是必須要關注的。

寄出了兩封信後,羋筠便隨申縣尹回城去了。

隨後,她與四位師弟一道在宣國為官,為墨家施展才華、宣揚思想的日子,也就真正的開始了…

……

炎國南境,僅鄰炎都孟陽百裏外,有座人口同樣隻有數萬的小城——櫟縣。

此城,便是天門山道士範遠的家鄉,是他父親、祖父,甚至範氏往上再曆數許多代的出生與成長之地。

六歲以前,範遠生活在此。

六歲那年,師父一心道人路過櫟縣,說服當時的範爺爺,將他帶去炎北的天門山、自此出家做了道士。

十八年的修行,讓他沒有活在一個紛亂的大爭之世,而是逐漸養成了一個極是清心寡欲的心態,也讓他練成了一身下山以來、迄今為止,不僅自保綽綽有餘,更可說幾乎不曾遇到過什麼敵手的好劍法。

當然,他的這份心態在遇到衛塵風後,便發生了改變。

而他劍法雖無可指摘,更還會許多天門山道術、奇術,隨身還帶有些小法寶,可比起獨行千裏的衛大俠,他始終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甚至對於這個亂世而言、可說是“弱點”的地方——

他做不到下手殺人,甚至連致人傷殘也不行。

而在護送完了奶奶一家回櫟縣、並安置好他們後,接下來的他還要與師兄一道前往孟陽,向炎王彙報這近三個月以來一路上發生的一切。隨後,或許便是要繼續出發,去探查王子禹與公主元夕的下落…

他們的“江湖之路”,還遠遠沒有結束。

尚不知將來的他,是否終將遇到要他下手傷人、殺人的那天。

而那時的他,會怎樣反應,會發生什麼,就更是不可預知、不敢想象了…

……

櫟縣東臨王畿,南臨商澤大湖及宣北草原,西臨汕水,北通炎都孟陽,而其所位之處、與如上任何一處的距離都僅有百裏左右,加上又是丘陵地勢,居高臨下、平坦開闊,水草豐美、資源充沛,進可做炎國由此向南推進的中樞與前哨,退可做保衛孟陽的障城與陪都、互為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