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上完,大家馬上就得換學館,第二科是易經,大家從詩琴館出來,穿過校園來到常先生的易經館。易經館的規模和詩經館差不多,隻是室內的擺設大相徑庭,四周窗間的牆壁上,掛著六十四卦的卦象,以及陰陽圖、洛河圖等等,顯得晦澀深奧。同學們都是新入學的,看見這些圖像,大多顯出神秘朦朧的表情,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經是一個太學生,正在學習國學中最深奧的課程,一切還仿佛在夢中。
孫雲是第二次進來,第一次來的時候,光顧得找先生求教考試的要領,沒怎麼注意室內的擺設,沒有心思欣賞還並不屬於自己的環境。今天不同了,自己也是太學生,未來二年都要在這個學館學習,這裏將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自己將在這裏汲取世間最精妙的學問。
兩節課間隔的時間很短暫,大家找到座位,沒等坐穩,上課鍾聲已經響起,館裏立刻安靜下來,隻見一位先生從後屋出來,與大家見禮,眾人一看正是常爽先生。頓時孫雲感覺一種親切之情,把緊張慌亂的情緒驅散。
常爽先生早年是徐尊明弟子,徐大師善長周易、尚書和左傳,其周易主要是鄭氏易,常爽入仕後又接觸了王弼的《周易注》,頗有研究,所以他的講義,博采眾長,南北交融。
孫雲大家在家鄉袁亮門下學習易經的時候,僅僅是剛剛起步,學的也隻是徐先生的鄭氏易。因為已經比較難,太學入學考試並不考,因此隻有孫雲認真專研過一點,李辰他們其他同學都是一聽而過。孫雲知道,易經包括了經和傳兩個部分,喜歡學文的愛看傳的部分,喜歡術學的愛看經的部分。易經大師也分了易理和相術兩個派別。
這時,常先生開始上課,說:“這堂課是大家開學第二節,你們第一節課都累沒累呀?”
因為選課不同,同學們第一課,有選詩經的,也有選尚書的。本節課同樣,有選禮記的,也有選易經的,所以本節和上節的同學名單和人數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才要重新排座位。不過座位的排序方法和上節課都是一樣的規律。
“累!”“不累!”同學們回答什麼的都有。
常先生笑笑,接著說:“嗬嗬,那大家可要有心裏準備,因為今天我要教大家的這門經典,是五經中最難的科目之一。想必有的學子在以前的私塾中已經學過一些,不過從今日起,我們要重新認識它。”的確,讀過此書和聽說過此書的同學們都表情一苦,大家知道,這本書,要求文科和理科同時兼備,才能學好。
先生繼續說:“易經囊括了天文、地理、軍事、科學、文學、農學等各個方麵,涉及內容的豐富,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朝代的更迭、文化的內涵,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為詩、書、禮、樂、春秋等所有群經之首。其蘊含道理浩瀚無窮,變易無盡。你們大體知道這部經書包括了經部也叫周易、和轉部或稱十翼,共兩大部分。我們先說周易這兩個字,這裏邊就有難解之處,下麵先討論一下,周易的周有什麼含義?哪位同學能先說說?”
這時座位中有個少年舉手示意,先生獲準後起身回答說:“學生京城王欽,據學生了解,易經傳到現在,不同的傳承有不同的解釋,大體分成三派觀點,其一是周而複始之意,源自東漢鄭玄《易論》‘周普’之說。其二是周朝之意,如現在還有諸如‘周禮’等的一些說法。其三是周文王所著之意,《史記》曰文王拘而演周易,固說。學生認為,此書傳至現今,書名應該也一同傳下來,因此揣測,文王命名應以周普之意為本意。”
回答問題的學生叫王欽,他今年入學考試排名49,是參加考試的最高名次。他是本朝司徒左長史王尊業幼子。年初孝明帝在改元同時擢升王尊業為司徒左長史、黃門郎,專司監典修儀注,與中書監袁翻、尚書令琅玡王誦同執黃門郎,共持朝政大權,世稱“三哲”,並以淡泊名利,為時人稱道。與當時頗有才學的李謹、盧觀等,典修儀注,為人師表,名聞一時,又有“三俊”之譽。而他的幼子王欽也是博學多才,無人能比。
常爽先生自然認識王欽,禁不住表揚到“嗬嗬,你的父親王師徒學富五車,當世楷模,王欽,我聽說你,入學考試得了第一名?也是後生可畏啊。”太學入學考試第一名!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原來這位就是第一才子呀,他叫王欽,一定記住。
“謝謝先生誇獎。”王欽怡然自得的落座。
先生繼續說:“王欽同學對周字的解釋,很全麵。正如他剛才所說,總體有三種說法,目前傾向第三種的比較多,也有人說這三種意思都包括。究竟是什麼意思,大家會隨著繼續學習,都會有自己的體會。說完周字,我們再說易字,說到這個易字,意義更是深奧了,是全書的總括,誰來簡單的闡釋一下?想不全不要緊,別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