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複賽(1 / 2)

第二天,過完了中秋,又恢複正常上班上學。朝堂之上,太後看著各位臣工疲憊的樣子說道:“昨個大家晚上賞月,是不是弄得很晚,都很累吧。我看你們有的是不是還困著呢?那就抓些緊要的奏報,一會下了朝,你們都回府衙好稍事休息吧。”

大臣們一陣臉紅,元淵搶班出來說:“啟稟太後,前者那個投降我們大魏的蕭讚,近日已經輔助安豐王元延明穩定了宿州一帶的軍情,現請求回京,特向太後稟明。”

旁邊的大司馬元徽出班說:“元淵,此事乃是新任大將軍元鷙該奏明的事情,用得著你來多嘴?”元徽一直對元淵耿耿於懷,看見他氣就不打一處來。

元淵說:“元徽,太後雖罰我俸祿,但讓我坐班,我這是恪盡職守,你少要管我的事情。”

太後說:“好了,不要爭了。這個事情折成元淵去處理接待,你估計蕭讚什麼時候能過來?”

元淵說:“也就重陽節左右吧。”

太後說:“那你就費心吧,左仆射你還有什麼話麼?”

元徽說:“太後,臣最近除了主抓吏部政務外,還按您的吩咐順便抓了太學工作。自本屆太學入選開始學苗便都是優秀,最近還表現出另一個可圈可點之處。前日京城劍士預選賽。我參與了高校聯賽賽區的組織,結果本屆高校劍士聯賽,太學院大放異彩,竟然晉級十七名,幾乎壟斷了全部二十個名額,創曆史之最,特來向太後萬歲報喜。”

元淵說:“元徽,你不過偶爾介入,沒有尺寸之功。還不都是本屆的學苗好,你趕上了麼。再說學生們劍擊再好,不也是最多止步在京城複賽麼,你有什麼可誇耀的。”

元徽說:“不然,我認為本屆學生不比往屆,隻要在正常安排學校組織力量加緊指導練習之外,我們稍加傾斜,他們就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太後說:“哦,元徽,你說說,怎麼個傾斜法?能取得什麼成績?”

元徽說:“往年賽區都在軍營,場地混亂,設施不備,我覺得今年太學的擊劍館更新完畢,可以作為一個賽場,原城北教軍場做另一個賽場,兩個賽區同時進行必定會有好成績。至於太學成績,往年很少能進到決賽。不過我斷定,今年不但能進決賽,還至少拿個銅劍。”

元淵說:“好這可是你說的,那我們拭目以待。”

太後說:“那好,既然這樣,元徽你就協調兵部劍士比武的籌備吧。”元徽高興的遵旨。

中旬末,進入京賽的複賽比試階段,各方總計160人進入選拔賽,包含了八十名銅劍和八十名鐵劍。複試的賽場也按元徽的意思分成兩個,一個是太學擊劍館,另一個是中軍所屬城北的教軍場,每個賽場各分八十名選手。對決名單經過尚書省五兵曹統一抽簽擬定,報元淵和元徽審閱批準。時間依舊是八月十九、八月二十四、八月二十九三天。

太學的晉級複賽名單包括,銅劍李辰、賀拔緯、吳堅、孫雲、田儷、李真、蕭月、楊炯、王先、酈影。而王紅、費荊、穆敬、李彰、李翔、楊瓊、王欽,加上另外三人為鐵劍。經過抽簽,第一論李辰、吳堅、楊炯、李彰、酈影,穆敬、李彰、李翔等幾人要去軍營比劍,賀拔緯、孫雲、蕭月、田儷、李真、王先、王紅、楊瓊、王欽等留在太學。

到19日,太學賽區,各隊的銅劍鐵劍選手一共八十名齊聚到此。此外觀看比賽的,後勤保障的,裁判組的,都彙聚到而來。一時間館內外人頭攢動,人滿為患。為了讓觀看比賽的人都能看見比武,學館把所有的門窗都打開,讓留在外邊的一些人也方便看到。

大司馬城陽王元徽,侍中光祿大夫左將軍李延寔、太常崔明、太學博士祭酒錢決、兵部侍郎魏健都早早的趕來,端然穩坐在室內的正排看座中,互相交頭接耳的議論著什麼。

擊劍的裁判,都是由曆屆的金劍國士和銀劍國士擔任。他們中大部分人,或者在朝為官,或者充任宿衛禁軍中的郎官,或者是一些城東建陽裏居住的士人階層等。尤其這些士人劍士,出來做官都不情願,尤其不願意做濁官,但出席一些社會公益性的場合,卻很熱衷,並且在感情投入,時間投入,認真勁兒投入方麵,要比其他在職的人員強許多。因此,他們對於當裁判,感覺就像選拔自己的學生似的,極為認真嚴格。

與此同時。教軍場賽區這邊,擁擠的情形要好些,比賽的擂台設置在了室外。教軍場也稱閱武場,在中京北側金墉城邊大夏門外禦道的西邊,地勢平坦寬闊,裏邊有檢閱台、比武台、和各兵種練兵場地。場子的北側有個禪虛寺。每到歲終農隙,甲士習戰,千乘萬騎,常在於此。到世宗和肅宗時代,閱武場已經改設他處,此地僅僅作為每年武士比武的演武場。場子的南側隔著金穀護城河水,與中京小城也就是金墉城以及大夏門的城樓對應,皇帝內宮的人員,以及城樓上的軍隊,都可以站在內城上可以觀望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