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武林,敢與五怪直接對話的,除了隱居的劍客加上魔羅以外,隻有五大昆侖俠能與他們比肩,其他的如五嶽大俠的身份都比他們低半截。五怪當中北怪與雙俠夫婦同歸於盡的事情天下盡知,因此五怪暫時空缺一個人,這個空缺需要明年的嵩山論劍來彌補。
這個人膽敢直接說出他可以補缺,足見此人的修為絕對不在其他幾個老怪之下。放眼天下,除了剛才的20名劍客,5名劍魔,5名首俠,一共這30人以外,還真找不出能有如此修為的人。此人到底是誰呢?
這時這個人已經飄身來到四層外廊之上,摘掉帽子露出頭臉,原來是個和尚,看麵貌還好,白眉圓臉,花白胡須,像個老學者,沒有聲音聽起來那麼陰森恐怖。孫雲沒見過他,在場的人多少沒見過,隻有東怪看了片刻,若有所思,好像記起了什麼。
夜風之中,安靜的有些瘮人,孫雲不由得抱了抱雙臂,感覺到了冷意,身體微微發抖。崔子洪輕輕的按住他的箭頭,輸了一絲內息,送去一些溫暖,穩住他的心神。
這時來人看了一眼東怪發鵬說:“萬裏兄,十多年不見,你可否還認得小弟?”
東怪躊躇道:“你是李歸伯?不對,他已經在十年前被捕殺,你是?你是?”
來人說:“別猜了,實不相瞞,貧僧正是李歸伯,十年前大乘法王法慶坐下的定漢王。”
定漢王李歸伯!幾個老怪都大吃一驚,因為這個人的名號十年前曾經十分響亮。據說他是渤海郡人,年輕的時候曾經作過朝廷的國子博士,後信奉大乘教,成為大乘教主法慶的弟子。十年前,孝明帝元詡剛剛繼位不久,李歸伯率領全族人支持法慶在武邑郡阜城聚眾起義,反抗大魏,建元大乘,法慶自稱大乘主,而李歸伯則被任命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師﹑定漢王。此人武功也不一般,當時與東怪相試,倆人不相上下,若不是他們以為起義暴動,沒有參加終南論劍,劍俠榜至少會有他的一席之地。此後他們義軍曾在一段時期內勢如破足,風光無限,令河北一帶的官府聞風喪膽。不過好景不長,當時的魏境雖然開始呈現衰敗的跡象,但還沒有大規模的動亂,因此朝廷有能力集中清剿。於是當年九月當朝派遣欽差穀楷至冀州搜殺起義軍,傳言定漢王李歸伯被捕身亡,餘眾二年後全部消亡。
而眼前又出現李歸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個李歸伯在亂軍中冒名頂替逃生的?可是聽說當時的欽差穀楷是個酷吏,不會輕易讓他僥幸逃跑。不過這些事十年前的秘密,現在很難清楚。大夥看著他,都麵色凝重。
李歸伯見大夥疑慮重重,繼續說道:“各位不必疑慮,十年前死的,是我的族弟,而我則雲遊天竺西域,並學佛法至今,貧僧現在法號十住,諡號十住散人。”
十住!眾人聽了又是一愣,有點歲數的人,了解大乘教義和大乘王叛亂的,都聽過十住的含義。原本按大乘教義,十住是菩薩的修行階位,為五十二階位中,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的稱呼,又稱十地住、十法住。十住之名包括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等。而法慶暴亂則串改大乘教義,自稱大乘王,又稱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為十住菩薩。所以當時封他為十住菩薩是褒獎他殺人多的意思。現在李歸伯自稱十住,不知道是修行的意思,還是殺人的意思。
五怪幾個人被定為五煞,年輕的時候多半殺人如麻,不過歲數大了,才洗手不幹,因此他們不知道這個十住和尚究竟是什麼情況,都在心裏盤算著如何與他相處。
十年之前,甚至更早,五怪中的東怪賈思鵬因為活動在山東威海渤海一帶,曾和和法慶、李歸伯都認識,相互了解對方的武功。之前東怪也痛恨北魏,也曾經揭竿而起抗擊朝廷,因此法慶在舉事前曾派李歸伯邀請甘木帝和賈萬裏響應,不過此時賈萬裏已經出家隱居撫養王亭,再者他對法慶的大乘教十分厭惡,同時這個當口正是終南山論劍的時候,加上他同門東邪的勸阻,因此他便沒有參加法慶的暴動,結果正如甘擎所料,起義很快失敗。
李歸伯也因為沒有參加終南論劍,所以江湖上他的名號便不慎響亮,加上以後兵敗傳言被殺,因此他的名字更是逐漸被江湖遺忘。今天他突然出現,大夥都不知道他是什麼路數。
因此智藏大師問道:“十住大師,貧僧有件事情想當麵一問。前幾天我遇到一群人,多數有回胡血統,首領名字叫馮宜都、賀悅回成,他們就在京城西郊公然的挑釁大乘彌勒宗殘殺同宗僧眾,彌勒宗向我淨土宗求援,我曾與他們二人交過手,他們雖然不是我的對手,但卻暗中放毒煙讓我中招,最後被我們宗主大方丈曇鸞大師打散,不知他們是不是和你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