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審訊(1 / 2)

第二天是21日,早朝之上,酈道元正在陳奏,隻聽他說道:“前半旬是我與高縣令故布疑團,放風說我們已經拿獲案犯,目的是為了渙散罪犯的防備,然後昨日在集市之上我們又把死刑犯正法,又故意說是騙馬的案犯,同時我們在刑場的各個角落布置眼線。結果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在一個飯莊門口,親耳聽見倆個人嘀咕騙馬的大案,並說這下可以高枕無憂。於是我們埋伏之人立刻把他們繩之以法,現在已經關押在秘密的位置加緊審問,不日就能問出口供,還原事情的真像,討還河陰縣商販的損失。”

太後顯得很高興,轉頭看看高謙之說道:“高謙之,聽人說你和你的父親一樣斷案如神,聞名整個洛陽一帶,這次的計謀是不是你出的啊?”

高謙之出班道:“這個方案都是出自大家的商討,微臣隻是詳化並具體實施。此間中書省徐大人和李大人也出了不少力,他們一直在河陰縣幫助參謀,並且昨天親臨抓捕案犯的第一現場,親眼見證罪犯被抓。二位大人本為中書省要員,卻為親力親為,實為百官表率。”

太後一聽格外高興,連忙說:“哦?二位愛卿,果真如此?”

徐紇和李神軌無奈的對望一眼,一起出班,徐紇道:“秉太後,我們也是幸運正好在旁邊,微臣親見兩個案犯十分凶悍,我等差一點便受到傷害。”

太後說:“二位愛卿辛苦了,這次你們中書省做得好,省得百官說你們省隻會空談不會做實事,如果這次案件能早水落石出,我一定對你倆一同嘉獎。”

徐紇說:“微臣二人幫助河陰縣乃理所應當之舉,但請河陰縣早日問出口供,平息百姓之憤怒,討回商戶之損失才好。”

太後說:“這件事好辦,既然高謙之把案犯抓捕歸案,可以由禦史台協助審理。”

高謙之說道:“太後聖明,我們為了防止賊犯逃跑,以及私透口供,已將他們押送到了禦史台,不過正如徐大人所言,案犯窮凶極惡,我們正在加緊審理。”

太後說:“這世上的確有不少亡命之徒,他們不懼刑法,還需要用計謀才行。我看這樣,徐紇徐大人人稱小諸葛,胸有良策這件事你們倆繼續幫襯幫襯吧。”

太後這個安排不但酈道元、高謙之等人沒想到,連徐紇和李神軌也沒想到,二人愁眉苦臉的對視一眼,上前謝恩道:“微臣遵旨。”有知道內幕的都暗中偷笑。

下了朝,眾位大臣各自回自己司職衙門。徐紇和李神軌一邊走,李神軌說:“武伯兄,你說今天太後是怎麼了?一個審問犯人,怎麼非得讓我們跟下去呢?”

徐紇沒好氣的說:“還不是你行事魯莽,太後想給你個教訓不是。”

李神軌辯解說:“也不是我魯莽,我是實在看高恭之兄弟倆難咽胸中的悶氣,再說河陰縣騙馬大案的事情,本來以為難上加難根本不可能破,所以我才出來彈劾高謙之,誰曾想他們真的給破了,而且還用了這麼短的時間,如今還令太後褒獎,真是因小失大。”

徐紇說:“算了,別想這個了,不過去看看也好,一來我一直覺得他們破獲的這麼巧妙,這裏邊是不是有什麼貓膩。再者我們繼續跟蹤,可以知道隨時他們的進展,如果他們問不出口供,我們也可以告他們一個屈打成招,照樣可以彈劾他們。”

李神軌說:“等等,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小弟沒聽懂。”

徐紇輕輕搖搖頭然後說:“青肫,你想想,我們所有的猜測無非是兩條,一是擔心他們仍然沒有找到真凶拿個假案犯而巧用我們作證來騙取太後和滿朝文武,二是擔心即便他們僥幸找到案犯不過審問不出來結果,卻因為我們作證而免去責任。所以如果他們不嚴加審問,那麼就說明案犯是他們的人冒名頂替的,如果嚴刑拷打說明應該是個死刑犯他們要死無對證。”

李神軌恍然大悟不禁說道:“還是兄長考慮的周全,隻要他們審不出結果,我們一樣有戲。”

倆人高高興興的回到中書省,稍微收拾收拾便一同趕往禦史台,剛出門看見鄭儼正坐轎回來,徐紇拱拱手道:“季然兄,才回來。”

鄭儼容貌壯麗,身材偉岸,所以他的女兒鄭冰個子很高長得也漂亮。他下了轎說:“是啊,太後安排我一點事情,所以回來晚點。你們二位這是去哪?”

鄭儼是太後的第一寵臣,又是青梅竹馬的知己,太後留他徐紇和李神軌自然知道怎麼回事,也早就習以為常,徐紇說道:“朝堂上你沒聽太後說讓我們繼續協助審案麼?都是青肫惹的禍,這個事兒還抖落不開沾上了,沒別的我們哥倆還得過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