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長說無話短說,一個月的時光飛快,轉眼開赴彭城的時間來到。元彧組建的外交團隊正式從京城出發。因為本次並非正規的兩國互訪,所以聘使團也沒有往次人員眾多。不過國禮贈送的物件,個人拖帶的東西以及隨行仆從也不算少。
到了這天,京城東門外旌旗蔽日,鑼鼓喧天,大隊人馬迤邐往東關行進,送親的隊伍沿著城門在擠滿禦道兩旁。太學院的師生以及隨隊出行學生的家屬親戚也都在夾道中,與八名學生道別。這其中原定的王紅因為身體的病狀沒大好,後來按比武的名單和名次,把酈影替換過來,她和鄭冰作為替補和後勤人員參加。
孫雲幾個人披著禦史台原來提供的裝備衣甲,同時名正言順的背好以前在徐州定做的寶劍,賀拔緯和鄭冰沒有寶劍和裝備,特意把楊炯和王先的借來,他們威風凜凜的騎在高頭大馬上,引來同學們和一些百姓的讚歎。孫雲想如果有機會一定到龍脊山去謝謝老喬。
王紅雖然退出使團,不過她還是和王先一起過來送行。弄得酈影一陣感謝,百般承諾一定給王紅帶回南朝最漂亮的首飾和衣服。孫雲知道,王紅之所以沒走,還有個原因是他要照顧孫岩娘。孫雲臨行前,抽空去了一趟孫岩的家裏,又裝扮成孫岩看望娘親。還別說,孫岩娘的眼睛有些見好,雖然還是朦朧,但是光亮和輪廓已經能看清,所以能看見孫雲的大致容貌。孫雲開始還很擔心被揭穿,不過孫岩娘卻沒看出來他是贗品,大概七年過去,孫岩娘停留在七年前的記憶,與孫雲現在的容貌,變化不大。
孫雲告訴孫岩娘,自己要去南朝出門一陣子,回來一定給娘親和小葉姐帶回禮物。孫岩娘已經接受孫雲比小葉也就是顏悅年輕七歲這個實事,所以偶爾看見孫雲,除了高興的抹眼淚,也不張羅倆人單獨相處,隻是囑咐孫雲出國小心,早點回來,再抽空看她。
今天顏悅和梅紅都來送行,倆人充滿感激的眼神,孫雲能看懂,她倆是感謝孫雲對她們娘親的看望,同時也把孫雲當作家裏的一份子,把孫雲當作親人看待。孫雲一陣感慨,憑空做了另一個身份也挺好,能夠有更多人的牽掛。所以他最擔心的是,怕顏悅、梅紅以及孫岩娘突然從京城消失,因為她們有可能回帝丘結界中。因此他一再示意,自己回來一定看孫岩娘,姐倆笑笑點頭答應。
路上非隻一日,這一天來到彭城。安豐王元延明接出城外,兩邊隊伍碰頭,他見到元彧道拱手道:“賢弟,多日不見,一路辛苦啊。”前些日子與南朝爭奪徐州,臨淮王元彧與七兵尚書李憲都在徐州做過安豐王元延明的副帥,所以徐州手下的眾多官員都認識元彧,見到老上級再次過來,都麵帶微笑紛紛見禮,歡迎他回來。
元彧回禮道:“不辛苦不辛苦,兄長與列為大人司職邊塞,責任重大才辛苦。多日不見各位大人一向可好。”眾人寒暄一番,雙方道隊人等稍作介紹,然後元延明將元彧等人接入東道行台衙門,並擺上酒宴接風洗塵。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元彧說:“兄長,我此番奉亡命出使南梁,兄長可有話交代。”
元延明想了想說:“無他,隻是現在梁王對我大魏已經不像前幾年那般正眼看待,賢弟此去,處處小心,尤其別讓他們小瞧便好。”
元彧說:“兄長何出此言?”
元延明或說:“自從先皇駕崩以來,我們國力逐漸衰微,南梁便不再與我大魏通使。正光年間(520),我們曾遣使劉善明出使南梁,但梁王對魏使未予回訪便足以證明。幸好我們邊境的幾次戰爭勝多敗少,才讓南梁不敢正視我朝。”
元彧說:“兄長之言甚善,依您之見,梁王對放回元略有何想法?”
元延明說:“肯定不是他的本意,隻因元略一直想回國,梁王不得已才用江革對換。”
元彧說:“既然如此,我隻好走一步看一步了,江革已經知道走馬換帥了麼?”
元延明道:“已經說了,要不然他之前一直不肯低頭,經常絕食,我怕他有意外,便對他明講,他知道後立刻恢複常態,能吃能睡,一門心思想著回國,可以說是歸心似箭。”
元彧說:“如此甚好,我們也不用費心的看管和提防他逃跑或變故了。”
元延明道:“賢弟,通往南朝的通關文牒你準備好了麼?”
元彧說:“已經帶來,明日麻煩你安排送給對麵的南朝守將吧。”
元延明道:“好,南邊我已經打過招呼,你在此處盤桓幾日,等南朝正式答複再動身不遲。”說著對身邊的一位副將說道:“你稍後和臨淮王去取國書,明日安排人渡過淮河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