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 雒府(1 / 2)

時至黃昏,昭儀尼寺大門進出的人員開始逐漸稀少,徜徉在春暖花開氣氛中的人群逐漸回家。這時,從寺門中走出幾個人,前麵兩個一位是一個女尼,身材瘦小,頭戴鬥笠,臉蒙輕紗,看不出樣貌,但從行動舉止,能看出來應該歲數不老。另一位是個10歲多胖胖的小女孩,她也帶著輕紗鬥笠,同樣看不見麵容。女孩一手被女尼牽著,背後還被一個包袱,像出門的樣子。她倆身後跟著兩個稍微年輕一點的女尼,同樣帶著輕紗,但能看見模樣。

幾個人緩緩的出了昭儀尼寺的大門,然後順著禦道一直南走到開陽門,穿過開陽門,進到城外。二個青年尼姑開始走在前邊領路,奔著西南方向穿街繞路。這時候,天色逐漸開始發暗,小女孩有些害怕,扭頭對女尼說:“姥姥,我們還要走多久才能到啊?”

女尼道:“就快了,前麵不遠就是辟雍,過去不遠就到,那裏有許多小夥伴都在等你呢。”

小女孩聽了立刻轉憂為喜,不過沒走幾步,她突然蹲下說:“姥姥,我累了?”

女尼本來領著女孩,見女孩脫手,便停住腳步,回頭看看來路道:“哦,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了,萍萍如果累了,就讓姥姥背著比吧。”說著過來就要伏下身子。

前邊的年輕女尼姑回來道:“師祖,您快起來,還是我們背吧。”

女尼猶豫一下,道:“小丫頭很重,你們怕背不動吧。”

一個壯實一點的尼姑道:“沒關係,反正沒多遠就快到了。”說完,她俯身把小萍萍背起來,萍萍果然很沉重,要比一般10多歲的女孩子重許多,那個女尼咬了咬牙才站起來,嘴裏不停的嘟囔幾句:“小妹妹,你為什麼這麼重啊?”

女孩正是丟失的萍萍,她沒有回答,而是咯咯的樂了起來,以前她占了便宜,尤其被孫雲等幾個大哥哥背起來的時候就是這樣。女尼見萍萍轉瞬忘掉害怕和孤單,便放下心來。

幾個人很快來到辟雍大院的東牆外,辟雍是東漢時候的太學,主體建築呈圓形布置,並且把洛水引過來圍繞在辟雍的四麵,象征法天,教化流行。太學院落占地很大,西邊相鄰平昌門大街,南邊也是一條禦道,街口的西麵就是靈台和佛塔院落,再往西是雙女寺。街口東南角是明堂院落。明堂建築群規模也不小,五室九階、四門八窗,主體建築上圓下方。西南角也有一片高門大院,館閣寬大、屋宇華麗,不知道是誰家的,宅院往南是洛河北岸。

四個人從辟雍太學大院的南路繞到平昌門街口,正準備往靈台大院過去,忽聽靈台院落裏鍾聲響亮,人聲喧嘩,應該是有佛事活動。女尼聽了聽,說道:“靈台處此刻太喧鬧,南邊的那處館宇還挺寬闊,我們先到那裏休息片刻”說著跨過街口往西南走去。

這時,那個沒有背萍萍的瘦小尼姑突然止步說道:“哎?不對呀,我前幾天來的時候,沒看見靈台佛塔的南邊有這麼豪華的樓宇啊,師兄,你記得嗎?”

高點的尼姑聽了,立刻抬頭,她看見遠處的高門大院後,也是一愣,不由得把萍萍放下來,然後擦著腦門兒說道:“是啊,好像沒有,哎呀,我也記不清了,也許有吧。”

小尼姑搖頭反駁道:“不對,我記得清楚,靈台之南明明就是對著洛河,很開闊,是一片很高的河堤,哪有沒有這麼片大房子?!即便有也是幾個零星低矮的住宅。”

女尼皺了皺眉道:“你們兩個死妮子,看個道路,還能記錯。洛陽繁華,洛河南北裏坊交織,又有四通市相連,你們從小長在農村沒見過世麵,也許記錯了。算了,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就是靈台南邊的古井附近,這裏既然有人家,必然是洛陽本地住戶,我們順便可以打聽一下古井的位置。”說完,她領著小萍萍,穿過街口沿著道邊的湧路奔向高宅大院。

高個尼姑一邊走一邊摸著腦袋,還是沒想起來到底是不是他倆誰記錯了。矮個女尼則是嘴裏不停的嘟囔著什麼。小萍萍與她們相反,看到大院的瞬間,臉上立刻樂開了花,自言自語也不知道說著什麼。三個尼姑看了她一眼,大概已經了解萍萍的病症,所以對她的表現並沒有覺得異常,很快她們便來到了院門口,隻見府門上寫著“雒俯”。

雒字是老雒陽的習慣,難道雒族的後人還有?繼續看,隻見院門大開著,像這麼闊氣的宅院通常會有門童或看門老頭,不過他們家倒像個佛寺道觀,大場四門,卻看不見一個人。高個尼姑道:“師弟,是不是我們真記錯了,這裏也是一處舍宅而立的佛寺吧?”

矮個尼姑道:“誰知道呢,我也糊塗了,進去看看吧。”

被她倆這麼一說,女尼也有些猶豫,說道:“我想起來了,聽你們師伯和幾個師兄說,靈台之南的確是一片開闊之地,那座古井的位置最多剩下殘垣斷壁,甚至在荒地上麵,可是這片宅院看樣子很新,也許古井在它的西麵吧。我看我們別進去了,先到前麵踏勘尋覓,待找不到古井,再回來問問本宅的主人也不遲。”兩個尼姑聽了都順從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