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策略(1 / 2)

元悅等人聽到徐紇計策立刻來了精神,元悅道:“聽著不錯,你細給說說。”

徐紇道:“元淵一眾雖然得寵,不過他們最可怕的是什麼?我剛才說了,就怕他們內外呼應,既有兵權又有政權,尤其元淵擁兵自重卻遲遲不出發,明顯借機拉攏勢力。所以第一,我們明日早朝即刻向太後建議即日出兵刻不容緩,等他走了之後我們眾人輪流盯住前方戰事以及各州的報告,抓個機會就向太後打小報告,眾口成金,不怕元淵不受猜忌。”

元徽道:“武伯高見,這幾天元淵借口籌備物資遲遲不動,我還多方製約,看來是我弄巧成拙了,明日我便通知各個衙口,一路綠燈早把這個瘟神送走。”

李神軌一直插不上言,這會兒說道:“武伯兄,可是滿朝文武不見得都聽從我們啊。”

徐紇點點頭道:“不錯,這些人以元順和酈道元等人為主,所以把他們留在身邊實為心腹大患,必須盡早拔掉這些釘子。”

元悅陰沉道:“元順和酈道元等人現在都是太後和萬歲身邊的紅人,我們如何能動彈?”

徐紇道:“好辦,各位大人請想,元淵一走,京師州界空虛,元鷙是個粗人,對我們沒有威脅,就讓他守衛京城,而外圍空缺,中護軍的位置也空閑,我們上本,請太後加封元順中護軍將軍,再賞個太常卿,讓他守衛京師州郡的北大門,並遙相呼應元淵,太後必然同意。”

元徽道:“武伯,元順要是掌握兵權,他們豈不是如虎添翼?”

徐紇道:“中護軍基本上是個閑職,沒有多少實權,且國力有限,根本沒有那麼多兵源物資,他要麼與元淵爭奪,要麼與元鷙爭搶,勢必增加他們的矛盾,久而久之必生嫌隙。”

元徽道:“高,武伯不愧是小諸葛,此計甚妙。那酈道元呢?”

徐紇道:“這也好辦,最近酈道元偶感小恙,我們正好趁此機會,借用前幾天京城發生法慶餘黨鬧事的事件,聯合河間王、彰武王、甚至江陽王等,告他一個對官員督察不利的罪狀,至少能讓他回家閉門思過一段時間。”河間王是元琛,彰武王是元融,江陽王是元繼,都是貪婪無比的王子,與元悅等人情趣相投。元繼是被廢黜的元乂的父親,正賦閑在家,不過因為與爾朱榮關係不錯,爾朱英娥成為皇妃之後,加上太師元雍的斡旋,已恢複了司空公等稱號,很快便正式官複江陽王爵,加之他之前的顯赫地位門生故吏眾多,因此極有號召力。

元悅解恨道:“對,讓他在家多休息幾天,省得看見他心煩。”

徐紇道:“太尉言之有理。至於寇俊遠在鹽城遠水不解近渴暫時不必在意,倒是高謙之、崔庠等人,太尉要安排人做好監視,一旦抓個不是,便彈劾他們,讓他們離開我們的視線。此外,還有一個事情,各位大人可能忽略了。那就是元鷙,他雖然軍旅出身,與士族關係不睦,暫時看著對我們不構成威脅,不過據我查知,此人與元子攸關係不錯,那就意味著他很可能是主張還政派別的人,因此絕對不可大意,以我之見,不如把大將軍的名號重新立起來,就請義陽王來擔任,這樣便可以分化中領軍的權利,同時也增進義陽王與我們的關係。”

元徽道:“武伯真乃高見,簡直滴水不漏,隻要把後援的梯子都撤掉,元淵孤掌難鳴,早晚必下台!來,我們滿飲此杯預祝成功。”幾個人格外高興,仰頭把酒喝幹。

孫雲和鄭冰從雅間出來,再看鄭冰,略微覺得不好意思。鄭冰沒在意,道:“大雲,你別誤會,我爹為人慷慨直率,不過並不是像他們說的有選婿的意思,我知道你喜歡小月,小月也是我好姐妹,我一直真心祝福你們,不會和她爭搶的,以後我們一如既往還是好同窗。”

孫雲見鄭冰說的很直率,一點不扭捏和虛偽,心裏稍安,不過他這會兒渾身汗水,頭腦發暈,不知道如何接話,便道:“嗯,謝謝你,那什麼,你先回去,我去淨淨麵。”

鄭冰以為孫雲要去方便,臉一紅轉身回去。孫雲信步來到一處內庭風涼處,鬆鬆衣襟,擦擦汗,透氣緩解酒力。內庭的天窗是開啟的,因此這兒即敞亮又透風,加上擺設了幾處植物水景和休閑桌椅,因此有不少人在閑談交流。走著走著,孫雲看見有一處圍合的藤椅圈中坐了幾個人,能看出來是兩撥。一撥是本國人,其中一位大紅綢緞,體態發福,眼大如牛,滿臉亮光,額角有二個類似胎記的紅印,一看就是大商人。另一位胡須雜白,眉眼淩厲,上顎犬齒鑲金,看著精明凶狠,衣著製式是掌櫃兼賬房先生一類的,但麵料也很奢華。大魏有製度,不準商人和仆人穿戴金銀,不過從太師元雍那就違背,因此這個製度根本就沒執行。

對麵是西域人,應該更遠,孫雲想了想,突然想起是大秦(注:東羅馬帝國)。大魏遷都洛陽一來,國力日盛,到正光年間達到巔峰,蔥嶺以西一直到大秦沿途近百個國家約上千城邦都有人到洛陽傳教、經商、留學、居住。這些外族人總體膚色白、體毛重、體味大、深眼窩、高鼻梁,大高個,但各國略有差別。西域一帶眼發略黑,身材略高。而大秦人更高,眼發顏色更複雜,這三人就如此。第一位身材略胖四五十歲,商人打扮,服飾豔麗有雀羽裝飾,手拿個羽毛筆。另一位傳教士約四十左右,身形瘦高,藍睛如蛇,黑袍黑衣藍帽,胸前一個黑金十字架。最後一位像戰士,娃娃臉,眼珠一黑一紅,身材勻稱肌肉發達,偶爾站起來將近七尺(2米以上),這是孫雲看過的最高的人。同門中李辰最高是六尺,同學賀拔嶽最高是六尺二寸,認識的人中仲圖和楊忠有六尺三寸,但跟這個大秦人一比,都差著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