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這一切就特麼很離譜(1 / 2)

李東海疑惑了一陣,但他也不知道如何解釋這種感覺。

輕聲對楊臨說:“我好像模糊的記得,好多年前有過這樣一起類似的案子,也是一個嬰孩被遺棄燒焦。但是時間太過久遠,我也完全想不起來了。”

楊臨道:“好多年前,跟孩子有關的案子?”

李東海道:“對,我隻看過卷宗,不記得是發生在哪裏了。應該也是京郊的一個小縣城。”

不過,他隨後自己釋然:“可能我大驚小怪了,這種跟孩子有關的案子,倒是也時有發生。”

終於明白了李東海怪異的原因,楊臨這才鬆了一口氣。

楊臨道:“案件相仿,確實容易讓人互相聯想,這倒也是常見現象。上一次案子的經驗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指導。”

李東海撓了撓頭:“多少年了,案情具體是個什麼情況我都不記得了,破沒破案都忘了。不過這個案子,看我的吧,走,進去說。”

走進屋裏,李東海看向笑眯眯等待著兩人的郭縣令。

“郭大人,我記得,整個廊郭縣百姓也不足萬戶。”

郭縣令立刻答道:“對,八千戶。”

李東海踱著步子,邊思考邊問:

“嗯。八千戶。那麼發現屍體的地方,周邊方圓幾裏之內的住戶應該也不多吧。”

“哦不多不多。”

“嗯。第二具屍體什麼時候發現的?”

“三天前。”

“嗯。仵作驗明嬰童屍體的年齡有多大了?”

“五六個月大。”

李東海抬頭:“既然如此,大人可派人打聽,將五六個月前家中添丁的民戶都找回來,過堂審一審。”

郭縣令一聽,心領神會,臉上堆滿了笑意,立馬回答:

“都已經做好登記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便可傳喚。”

楊臨聽完,心中有些生氣。

沒有查看現場,更沒有一係列的案情推理。

他算是想明白了。

郭縣令這是壓根就不想管這件案子,自己礙於流言不得不辦。

但明知沒有結果,不好交代,所以拉著京兆西的人來,配合一下,拉幾個人,胡亂審一下,過一下堂,平一平流言,然後案子拖下去完事。

畢竟是有京兆西的大人物參與的,百姓有了交代,上級那裏,也好推脫責任。

但,抓不到真凶,不妨礙我掙積分麼。

“郭大人,不知可否告知發現孩子屍體的地方。”

郭縣令立刻笑道:“怎敢勞煩楊捕正辛苦啊。”

李東海也攔了一下:“明日先審一審吧。”

而楊臨直接走出了屋門,喊了一個衙役,帶著趙奎匆匆離去。

李東海和郭縣令臉色有些尷尬。

隨後,郭縣令立刻又賠上笑臉:“本衙已經為兩位捕正大人安排了住處,本官先帶李捕正去看看。”

...

楊臨先去見了衙門的仵作。

簡單幾句溝通得知,屍體已經埋了,嬰孩的年齡也已經確定。

下一步就是拋屍現場。

縣城外的小樹林。

楊臨查看了一下,根據衙役所指的地方,楊臨沒有發現任何的異樣。

厚實的枯樹葉,已經將發現屍體的現場掩埋的沒有絲毫痕跡。

凶徒的腳印更是不可能發現了。

楊臨踢了踢腳下樹葉,更沒有任何野生動物活動的痕跡。

郭縣令說才過去三天啊。

野狗撕咬動靜很大,怎麼會一點痕跡都沒有呢。

難道是樹葉落得太多?

奇怪?

這些樹都是普通的楊樹,都立冬了,樹葉子早該掉完了。

不可能這三天又掉下來這麼多,把這裏掩埋的這麼徹底。

抬眼望去,距離最近的人家也有數裏之遙。

離大路很遠,也隻有抄近路的過路人,才可能到得了這裏。

楊臨圍著這個地方轉了幾圈,抬眼看到了衙役臉上若有若無的笑意。

一陣風吹過,讓楊臨感到身體一冷。

嘲笑我麼?

但,還真沒有任何線索。

打馬而回的路上,楊臨問了一些衙役們排查的經過。

衙役一一回答。

聽出來了,這幫人根本沒有仔細排查。

一共排查出了五六戶人家。

戶主1:當地富商烏從善,妻子王氏剛產一子。

戶主2:百姓劉春原,妻子趙氏剛產一子。

戶主:3:百姓齊大河,妻子馮氏剛產一子。

...

楊臨聽完之後,他看向小衙役:“這幾個人的家庭情況,你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