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下的大姨家
有一座城市,它讓人難以割舍,有一種懷念,它叫做曾經來過,西安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古老的西安的城牆下,也住著鐵梁的大姨一家。
西安的城牆見證了無數西安人的歲月故事。時間如流水般逝去,就如白駒過隙,三十多年轉瞬即逝。
每當我聽到這首《西安人的歌》,便想起了西安的黃土高坡以及那古老的城牆。
那座四四方方的城門樓子,如今依舊高高矗立,觸動人心。歌曲中親切自然的旋律,仿佛在訴說著西安的曆史滄桑。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到這首歌, 總是 使我一次又一次想起了西安城牆下的小院,和那個和藹可親的鐵梁大姨,還有她家的六個女兒...,溫柔可人的老五,調皮靈動的老六。她們的歡聲笑語,仿佛就在耳邊回響。
三十多年前的暑假,鐵梁回西安看望大姨,我和小陸曾一路隨行,在大姨家度過了難忘的七天時光。
…… …… ……
鐵梁的大姨生有六個可愛的閨女,而鐵梁家卻是三個男孩,或許是造化弄人,想要的偏偏不給你,不想要的又總來,上天覺得這樣挺公平,根本就不顧及凡人的感受。
大姨想要個男娃,於是拚命生,結果連生六個全是閨女,這要是放在現代,大姨收彩禮能收到手軟,可偏偏這就是幾十年前,那時候嫁閨女,還沒給彩禮那一說,陪嫁卻是一分不能少,這或許就是人生,總有些不完美留存,也許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於是,便有了鐵梁母親和大姨家互換孩子的想法,鐵梁去他大姨,大姨的五姑娘來鐵梁家,這叫優勢互補,隻是在互換的前一天,兩家人同時後悔了。
兩個孩子沒換成。假如真的互換成功,鐵梁的人生就得改寫,看著如今溫柔賢惠的妻子,鐵梁是暗自慶幸。人生沒有假如,曆史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在我上技校的第一年暑假,鐵梁有了回西安看望大姨的想法,征得母親的同意,鐵梁便打算成行。臨走之前問我們去不去?
“臥槽,咋不早說,去,肯定去”我和小陸知道消息後,異口同聲的表示想去。
早就聽鐵梁吹噓大姨家的六朵金花,個個貌似天仙,我和小陸心動不已。我是有對象的人了,所以聽鐵梁吹牛,我還不是那麼激動。小陸則是蠢蠢欲動。
我曾勸小陸跟鐵梁說說,把大姨家的姑娘介紹給他。小陸剛一跟鐵梁開口,就被鐵梁給罵了回來,
“想啥呢?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打主意打到老子頭上了”
小陸悻悻然:“難道這也算窩邊草,西安離咱這幾百公裏呢,再說,我也不是兔子”
小陸理解的是距離,鐵梁說的是哥們,倆人說的就不在一個頻道上,雞同鴨講,看來真是的理解萬歲了!
說走就走的旅行,鐵梁媽媽跟大姨打了個電話,通知大姨我們即將過去以後,我們拎著包
就去了火車站。
火車站售票處人山人海,買票排隊的隊伍得有一百多米,我當時挺納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那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員流動大,但相應的火車卻運力不足,不像現在有飛機,高鐵啥的,那時候隻有那種綠皮火車。
我們看了看密集的排隊人群,心一橫,幹脆也不買票了,我們決定翻牆進火車站。
火車站出站口西邊幾百米有個涵洞。為了方便火車道兩邊的居民來往方便,一般火車站旁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涵洞,涵洞上麵通火車,涵洞裏麵可供行人和自行車通過。
我們來到了涵洞下麵,涵洞這時候人還不是太多,我和小陸扒住涵洞上沿,一使勁便躍上了涵洞,隨後鐵梁把行李扔了上來,我們接住後,鐵梁也躍上涵洞。
在我們旁邊還有個一人高的圍牆,圍牆後,就是火車運行的鐵軌了。一人高的圍牆在我們眼裏,那根本就不算事。很快我們便翻了過去。
站在鐵軌上,我們沒敢停留,背著行李就向站台方向跑去。
開往西安方向的列車就要進站了,站台上烏泱泱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伴隨著火車進站的巨大的轟鳴聲,人群跟逃難似的往車門前擠。
想上列車的人群堵住了門口,列車上的人想下下不來,就在那車廂門口堆著,瞬間就擠成了一鍋粥。哭喊聲,叫罵聲是此起彼伏。
車廂的值班員使勁推開想往上的人流,然後把下車的乘客一個個往下推。不推不行啊,要不下不去列車。
我們一看這陣勢,想從門口上去有點難度。幹脆扒窗戶吧。我們選擇了一個窗戶,我和鐵梁一人抬起小陸一條腿,小陸扒著窗戶就往車廂裏爬。
小陸上去以後,拉著鐵梁也上去了。我把行李一一遞了上去,然後他倆拽著我也從窗戶裏爬進了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