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子貢智謀:齊吳之戰的微妙平衡
於是子貢就出發到齊國,對田常說:“您討伐魯國是錯誤的。魯國,是個難以討伐的國家。它的城牆單薄而且低矮,它的護城河狹窄而且水淺,它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們虛偽而無用,而它的人民又厭惡戰爭。這樣的國家不能和它交戰。您不如討伐吳國。吳國,城牆高大而且厚實,護城河又深又廣,甲堅兵器鋒利,士卒體健氣足,而且糧食充足。如果您想攻下魯國,就要趕快去討伐吳國。如果討伐吳國,它的人民一定會被驅使到其他地方,精銳的軍隊就要全部出動去應付齊國的進攻,而國內隻留下年老力弱的人,您就可以占領它的國土了。”田常聽了非常憤怒,變了臉色說:“你認為困難的事情,別人認為容易。你認為容易的事情,別人就認為困難了。用這些話教給我,為什麼呢?”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的就去攻打強國,憂患在國外的就去攻打弱國。現在您所憂慮的是在國內外都有憂患。我聽說您三次封賞而三次都沒有成功,是因為大臣中有不聽從您的。現在您攻打魯國擴大齊國的勢力,戰勝了就會使君主驕橫,戰敗了就會使將軍們受到侮辱。打了勝仗國內君主的威勢更加加強,打了敗仗就會使群臣更加專橫。您戰功的顯赫和地位的尊貴,都超過君主了。您和君主的關係會一天天地疏遠,在下麵的群臣也會和您形成爭鬥。照這樣下去,那麼您在齊國的地位就很危險了。所以您不如討伐吳國。討伐吳國不勝,人民死亡在外地,大臣率領空虛的部隊在國內應戰,這樣您在國內才能確立自己的權威。”田常說:“好是好呀!可是我的軍隊已經派出去攻打魯國了。我要是派兵攻打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怎麼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進攻魯國了,請讓我去會見吳王,讓他出兵救援魯國而進攻齊國,您就趁機派兵迎擊它。”田常同意了他的意見,就派子貢到南方去見吳王。
子貢的智慧在這場齊吳之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不僅分析了魯國的弱點和吳國的優勢,還提出了一個巧妙的策略,使得齊國能在不引起國內大臣懷疑的情況下,與吳國交戰。他的戰略眼光和外交手腕都讓人歎為觀止。
子貢的策略充滿了深思熟慮。他了解到田常的憂慮,也清楚君主與臣子之間的微妙關係。他提出的策略不僅解決了田常眼前的困境,更為他長遠的發展布局。這不禁讓人感歎,子貢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外交家,更是一個有著深邃戰略眼光的謀略家。
在子貢的策略中,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外交手腕。他巧妙地利用了吳王對越國的忌憚,提議讓吳王出兵救援魯國,從而分散了吳國的注意力,使其無暇顧及越國。同時,這也為齊國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使其能夠趁機進攻吳國。這種通過外交手段來化解危機、爭取利益的策略,讓人不得不佩服子貢的智慧和謀略。
此外,子貢的策略還體現了他的深思熟慮和未雨綢繆。他不僅考慮到了齊國眼前的利益,還為其長遠的發展做了布局。他明白,隻有讓齊國在國內確立了自己的權威,才能確保其長治久安。因此,他提出讓齊國趁機進攻吳國,以此來提高齊國的地位和威望。這種深謀遠慮的策略,讓人不得不佩服子貢的戰略眼光和智慧。
總的來說,子貢在這場齊吳之戰中的表現讓人歎為觀止。他的智慧、謀略和深思熟慮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策略不僅解決了齊國眼前的困境,更為其長遠的發展做了布局。因此,我們可以說,子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智者和謀略家,他的智慧和謀略將永遠被人們銘記和傳頌。
442、子貢智謀:三國間的權力遊戲
越王除道郊迎,親自駕車到子貢下榻的館舍並問道:“這個蠻夷之國,大夫您為什麼以高貴的姿態屈尊來臨呢?”子貢說:“現在我勸說吳王救魯伐齊,吳王雖有救魯之心,但顧慮越國會趁機侵犯他,他說:‘等我討伐越國後才可以(救魯伐齊)’。如果這樣,攻破越國是必然的了。而且,沒有報複人的心思卻讓人懷疑自己,太拙笨了;有報複人的心思,又讓人知道了,就很危險了;事情還沒有行動卻先被別人知道了,就十分危急了。這三者是成就事業的大患。”越王勾踐聽後拜了又拜,說:“我曾經自不量力,與吳國交戰,敗於會稽,痛入骨髓,日夜唇幹舌燥,隻想與吳王拚個你死我活。這也是我的願望啊。”於是就問子貢有什麼辦法。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猛殘暴,大臣們難以忍受;國家多次征戰,疲憊不堪,士兵們難以忍受;百姓怨恨吳王,大臣中發生內變;伍子胥因勸諫被殺,太宰嚭執政,順著吳王的心意,隻顧自己的私利。這就是吳國的政治狀況。現在大王若能發兵幫助吳國實現他的願望,用重金寶物賄賂他,用謙卑的言辭尊崇他,那麼攻打齊國就一定會成功。如果吳國與齊國交戰不勝,這正是大王的福氣。如果吳國戰勝了齊國,那必然會用兵臨晉國。我將去見晉君,讓他與您一起攻打吳國,這樣吳國的勢力就會削弱。吳國的精銳部隊都在與齊國作戰中消耗殆盡了,重甲部隊陷於晉國包圍之中難以自拔,而大王您則可以一舉製服他。這是必定滅掉吳國的策略。”越王聽了非常高興,就答應了他的計劃。送子貢金百鎰、寶劍一把、良矛二支。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