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孔子的仁與智:一段關於人性和禮的對話(1 / 2)

447、

孔子把《易經》傳授給瞿,瞿再傳給楚國人馯臂子弘,弘傳給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給燕國人周子家豎,豎傳給淳於人光子乘羽,羽傳給齊國人田子莊何,何傳給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元朔年間因為研究易學做了漢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他比孔子小三十歲。

子羔身高不滿五尺,受業於孔子門下,孔子認為他有些愚鈍。

子路讓子羔去費郈做宰,孔子說:“是禍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說:“那裏有百姓,有土地五穀,何必讀書才算學習?”孔子說:“所以我討厭巧言諂媚的人。”

漆彫開字子開。

孔子讓開去做官,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滿意。

公伯繚字子周。

周向季孫愬告子路的專橫,子服景伯把這一情況告訴孔子,說:“季孫本來有迷惑你的心思,現在公伯繚也來加入進來。我的力量還能把他殺了示眾於市。”孔子說:“大道能夠行得通,這是命裏注定的;大道行不通,也是命裏注定的。公伯繚能對大道的廢興怎麼樣呢?”

司馬耕字子牛。

牛這個人說話多而浮躁。他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其言也訒。”牛說:“言語遲鈍,這也算是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難,說話能夠不輕率嗎!”

牛又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君子不憂不懼。”牛說:“不憂不懼,就可以說是君子了嗎?”孔子說:“自我反省而問心無愧,有什麼好憂懼的呢!”

樊須字子遲。他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樊須請求學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求學種菜蔬,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樊遲出去後,孔子說:“樊須是小人啊!君子隻要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君子隻要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君子隻要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實情來對待你。要是做到這樣,四麵八方的老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裏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448、孔子的仁與智:一段關於人性和禮的對話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樊遲又問什麼是智,孔子說:“了解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有若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僅僅為了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製和諧,也是不可行的。”“講信用要符合於義,(符合於義的)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於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去世以後,弟子們思念他,把有若看成是孔子。就共同立他為師。弟子們侍奉他,就象侍奉孔丘一樣。有一天,弟子們向有若請教說:“從前孔子主持正義,使陳國強大而討伐蔡國,還說:‘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我們也照著這些話辦。你認為怎樣?”有若默然無語。弟子們站起身來說:“有子避開!這本來不是你可以坐的地方。”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到齊國,齊國給子華的母親送糧食。孔子說:“給她一釜。”請益都說:“再給她一庾。”子華的母親接受了五秉小米。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坐著肥馬駕的車,穿著又輕又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