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棒梗走運,許是賈張氏這輩子的幸運都在找孫媳婦了。
真的給棒梗找了一個不錯的孫媳婦,除了農村身份有些看不上,其他哪哪都好。
不僅能幹活,嘴巴還甜甜的。每次見麵都奶奶長奶奶短的,不僅給賈張氏好多零花錢,還經常帶好吃的來看她。
有了這個孫媳婦的調劑,賈張氏和秦淮茹的關係也好了一些。
年齡大了,秦淮茹也收斂了一些自己的脾氣。
沒有了這兩個人的鬧騰,四合院都和諧了不少。
後來年輕人陸續的都外出拚搏,漸漸的都在外邊安了家。
四合院幾乎就剩下李大媽這一輩的人,不知是誰提議的,將門房擴建裝修了一番,改成了四合院的食堂。
鄰裏鄰居相處的更加融洽,後來還有人提議,按照月份過集體生日,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就如一大爺,在一次與人爭吵的過程中,氣的中風了。
隻能躺在床上等人伺候,開始白寡婦還要維持形象,盡心盡力的照顧。
她的兩個兒子,因為接手了他的商店,也時常來看望,也不空著手常常拿著一些營養品。麵子做得足足的。
白寡婦的大孫子孫女,常常往家跑。不為人知的是,之所以跑得這麼勤,能吃到好吃的。
至於有多少到了一大爺嘴裏,隻有白寡婦自己知道。
不知情的三大爺和二大爺,每每在樹下下象棋的時候,都會感慨一大爺這輩子也算值了,不管怎樣這兩個兒子沒白養,孫子也挺孝順的。
兩人偶爾還結伴去看看一大爺,每次去時都會感慨白寡婦和她兩個兒子,孫子們。
誇白寡婦的好,誇孩子的孝順,誇一大爺的眼光好。
隻是每次不歡而散,都覺得一大爺是因為身體原因脾氣大變。時間久了兩個人也不願意去了。
有人傳出白寡婦對一大爺不好,有時兩人聽不過去,還會為白寡婦辯解一二。
聽得多了,對一大爺的那點同情也漸漸的沒了。也逐漸的被鄰居們遺忘。
還是一大爺去世,懵然想還有這麼一個人。
為了博得好名聲,在白寡婦的建議下,兩個兒子風光的把一大爺下葬。除了李大媽,沒人知道一大爺是被白寡婦給氣死的。
說來也是一大爺作死,白寡婦實在忍受不了,將他沒兒子的真相給說了出來。
時間並不會為誰而停留,日子依舊慢慢的過。
在一次有人提議,一起過中秋後。鄰裏關係又拔高了一個度。
春節也如法炮製,看著兒子帶著孫子甚至重孫一起回到四合院。
個個都喜笑顏開,紅光滿麵。
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裏,家裏人都齊齊整整的,比中秋還熱鬧。
李大媽家這樣的還算人少的,隻有一家五口,人多的有二三十口人。如三大爺家就有19口人。
此時的何大清,邊看著兒子和孫子顛大勺,和三大爺鬥嘴,顯擺的兒孫。
不是多年鄰居,還以為兩個人在吵架呢。
整條街,就這個四合院是最熱鬧的。天還沒黑呢,孩子們成群結隊的拿著小煙花,小鞭玩耍,讓周邊的孩童羨慕不已。
膽大的試圖加入隊伍,膽小的圍在一邊看熱鬧。
孩子們大膽的嬉笑打鬧著,有恃無恐。不知道有的大人,想等年後在收拾他們一頓。
晚飯的雞,鴨,魚,海鮮等樣式,更是讓來拜年的人眼熱。
隨著頭發漸漸變白,享受生活的同時,總會緬懷過去。
常會在下一輩麵前,回憶往昔。講述著老一輩的經曆,讓孩子們珍惜得來不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