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長安(1 / 1)

腰上一陣痛。我睜開眼,看到半禿的枝丫掩著陰沉的天。堆積在枝葉上的雪,被我身體打到,簌簌落下,堆在我身上。幸好著陸在雪地裏,緩解了衝力。

我打開拉鏈除下頭套,伸手扶腰,齜牙咧嘴地坐起身,環顧四周。前方是片山坡,不遠處有條小河,河中未結冰之處流淌著小股水流。另一邊是片林子,遠處山巒疊嶂,在皚皚白雪下格外清朗。雖然雪已停,但天色依舊陰霾。

我想站起,腰又是一陣痛。身上的大包太沉,人往後跌,倒在雪地裏。費了半天勁才爬起來,真的老了呢,不比十年前的身手。

踏著雪拐過山坡,就看到有幾戶農家。叩開門打聽,才知道自己落到距長安一百五十多裏的周至縣。打聽如何去鄠縣,老鄉說得不是很清晰,便作罷了。幸好我自己帶有地圖,可以到時再問。

掏出幾塊現代帶來的碎銀子,跟老鄉買了匹牛車,還有餅子等幹糧。不想多耽擱時間,便在老鄉指點下上了官道。一路東行,便能到長安。而鄠縣逍遙園,在距離長安四十裏地處。所以要先往長安方向走。

我駕著慢悠悠的牛車,心裏有些著急。因為駕駛技術不過硬,速度始終提不上來。一路在官道上看到不少人,男女老幼都有。滿臉風塵,衣衫襤褸,攙扶著一路向東走。

這群人看來是流民,打聽一下,都是涼州來的。因為饑荒,無處可活,便在呂隆投降姚興後,到秦地來尋條生路。按照記載,羅什此時應該已經到長安了。怕記載有誤,還是忍不住問他們是否知道法師鳩摩羅什現在何處,卻語焉不詳。

我正在一個個問,突然心猛地縮緊!不遠的前方,有個褐紅的高瘦背影混在人群中,佝僂著肩,僧衣在寒風拍打下疊疊卷起。我急忙將牛車牽到路邊,用最快的速度跑到那個背影前,一把拉住他的手臂。

深陷的眼窩中是雙布滿皺紋的老眼,鼻子異常高挺,嘴唇扁而闊,赤紅色的髯虯胡髭,一看便知是中亞血統。眉宇間有著堅毅的氣質,睿智而悲憫,年紀已近七十。

"女施主,找貧僧嗎?"

是帶著濃重鼻音的蹩腳漢語,我非常費力才能聽懂。放下手,我失望地搖頭。真的是想他想瘋了。根據記載:他在公元四零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號被姚興部將姚碩德接進長安,現在早已經過了一個多月,怎會孤身一人在流民群中?我想轉頭走人,但又停住腳步問:"這位大師,可知長居姑臧的鳩摩羅什法師現在何處嗎?"

他眼裏飄過驚詫,轉著眼珠拚命想詞,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嗯……丘莫若吉波……到長安了。貧僧去長安,找他……"

我心念一動,他居然叫的是他的梵文名!急忙改用吐火羅語:"大師認識他嗎?"

老僧臉上先是莫名的詫異,張大嘴瞪著我,繼而滿臉欣喜,用流利的吐火羅語回答我:"想不到中原竟有人能說龜茲語!"

他對著我合十一拜,說道:"這位女施主,我本罽賓國人,名佛陀耶舍。①鳩摩羅什曾從我受學,是我的摯友。"

輪到我吃驚了!佛陀耶舍,我當然知道他。羅什少年時從罽賓國回龜茲途中經沙勒國時,佛陀耶舍正受沙勒王太子供養。羅什跟從他學習過佛法。那時的佛陀耶舍已經二十七歲,卻對十三歲的羅什讚不絕口。雖是師徒關係,他卻將羅什視為知己。羅什要回龜茲時,他還苦苦挽留過羅什。這些,是我第一次見到羅什之前發生的。

"大師是去長安找他。那麼,羅什已至長安了?"

"正是。大秦國主聘他為國師,著專人來請,上月已至長安。我費盡艱辛趕到姑臧尋他,卻撲了空。隻好再往長安。"

他思量著對我看一眼:"不知女施主為何打聽他?"

我笑著對他做出請的手勢:"我與鳩摩羅什法師有莫大淵源,三言兩語很難講清。我也正是去長安尋他,不知法師願與我同行嗎?"

他看了看我的牛車,又看我隻有一個人,似乎有點顧慮。我大方地一笑:"眾生平等,四相不過是虛妄相。法師年少時便以曠達不羈聞名,現下又何須拘泥於男女之防?"

他驚訝地張大嘴:"女施主如何得知我年少時的事?"

我笑:"是我丈夫告訴我的。"

以前羅什曾經跟我提過他這位師傅年少時的趣事。佛陀耶舍是婆羅門,出身高貴。十三歲出家,到十九歲時,已閱讀了大量經典。但他少年氣盛,傲氣地認為這世上沒幾個人能教他,因而被罽賓僧眾所嫌惡。到了二十歲,是該受具足戒的年齡了,居然沒人肯為他授戒。一直到二十七歲時才找到授戒師為他受具足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