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選擇的困境——論命運(1 / 3)

偶然與必然

願意的人,命運領著走;

不願意的人,命運拖著走。

我命在我不在天

希臘有一首很悲觀的民歌說:

日神阿波羅是個勇士,

他能夠一拳打倒凶猛的敵人,

但他無法扭轉自己的命運。

普羅米修斯是個智慧的神,

他能夠瞞著宙斯把火種偷了出來,

叫那些可憐的人們看到光亮,

而他自己卻被鷲鷹不斷地啄著心肝,

——這是命運跟他開的玩笑!

從古希臘文明到基督教文明,西方的上空一直彌漫著“悲劇”的色彩,古希臘人認為人類真正的命運是悲劇,與命運抗爭到最後也隻能是徒勞,人之所以明知道自己的宿命還繼續抗爭,也是因為人的宿命。到基督教誕生之後,宗教的慰藉很快融入到歐洲人的精神生活之中,但作為宗教的基督信仰,也是將個體的真正幸福放置到“彼岸世界”。

到底是不是真的在冥冥之中有個主宰呢?

塞涅卡說:願意的人,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人,命運拖著走。狂妄的人自稱是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為命運的奴隸。除此以外還有一種人,他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不幸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隻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這就是被塞涅卡忽略了的第三種情況:和命運結伴而行。

1994年的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以監獄為背景,突破了以往壓抑、罪惡、黑暗的色彩,給人們展示了充滿情感、希望的生活態度。

安迪被冤枉入獄,他看似平靜的表麵藏著一顆不屈從的心。當別人都在抱怨自己冤枉時,安迪從來都默不作聲,悠閑地散步,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獲得自由的希望。即使身處監獄,他也在竭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為了擴大肖申克監獄的圖書館,他堅持給州議員寫信,不間斷地寫,一直到州議員終於撥給了他一些微薄的東西來應對他。安迪仍然不滿足於此,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幫助,他堅持繼續寫信,直到他的要求被滿足,他成功地擴建了肖申克監獄的圖書館。安迪還輔導監獄裏的獄友學習,幫助他們獲得高校的學位。

監獄長曾經告訴安迪“把你的信念交給聖經,把你的賤命交給我”,這並沒有讓安迪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安迪用小小的鐵錘鑿出一條逃離的洞,用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要六百年才能完成任務,成功地為自己鋪好了一條希望之路。最終,他終於越獄成功,並且讓監獄長受到了應該受到的懲罰。

安迪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無論身處的環境多麼惡劣、前途多麼渺茫,他都不願意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更不願意在被冤枉的罪名下浪費掉自己的生命。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為自己在黑夜點燃一盞長明燈,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人生的路可分為兩股,走上其中一條,把另一條留給下次,可是再也沒有下次了。因為走上的這一條路又會分股,如此以至於無窮,不複有可能回頭來走那條未定的路了。

這就是人生的真實寫照。每個人的一生都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終得到實現的僅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可能性都被舍棄了,似乎被浪費掉了。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遺憾。

但是,真的被浪費掉了嗎?如果人生沒有眾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著唯一命定的軌跡伸展,我們就不會遺憾了嗎?不,那樣我們會更受不了。正因為人生的種種可能性始終處於敞開的狀態,我們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命運的主人,從而躊躇滿誌地走自己正在走著的人生之路。盡管絕大多數可能性未被實現,卻成為了現實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正是它們給那極少數我們實現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層自由選擇的光彩。這就好像盡管我們未能走遍樹林裏縱橫交錯的無數條小路,然而,由於它們的存在,我們即使走在其中一條上也仍然能夠感受到曲徑通幽的微妙境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