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生命力的發現——論意誌(1)(1 / 2)

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歲月是一種可怕的人類處境。對於一個出生在正常社會的人來說,即使沒有自然環境的險惡,沒有饑寒交迫的威脅,巨大的孤獨就足以將一個人壓垮。語言在這裏失去了意義,你的悲苦和喜樂,無聲的樹木和咆哮的大海都無法與你分享,你做或者不做,活或者不活,都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沒有人對你要求什麼,你再也無法體會到那種被別人需要的感覺。魯濱遜以實幹家的精明和開拓者的勇氣成功讓自己得以存活,然而我們不禁會想,假如沒有了星期五,沒有了那些食肉的野蠻人;假如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將隻能與眼前這個荒島為伴,潮起潮落,朝朝暮暮,看不到任何被拯救的希望,那麼這時候他還有勇氣活下來嗎,活下來的意義又在哪裏。

我們應該慶幸,至少我們身邊的人是可以思考,能夠與之交流的生物。盡管有些人不那麼可愛,但是相比於一塊石頭和一節木頭,他們更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彩的意義。

走進生活,我們在與別人的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你是孩子的父親,同時又是父親的孩子,你身為上級,同時又是上級的下級,你是朋友的朋友,同時也是敵人的敵人,你是接受者,同時也是施予者,你擁有別人沒有的幸福,你也承受別人沒有的痛苦。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我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坐標,世界上唯一的一個點。薩特說,他人即地獄,但是沒有了他人你就生活在地獄之中。當初上帝為亞當造了夏娃,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亞當的伊甸園比魯濱遜的荒島要明媚得多,是人間的天堂,但是對亞當來說,沒有人分享的天堂跟地獄又有什麼區別。

生活的意義在於感知,感知他人同時被他人所感知。這種雙向的感知隻能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作為能夠思考的人類,使我們躁動不安的是那顆躍躍欲試的靈魂。它渴望找到最終的歸宿,這個歸宿不是豪華的別墅,不是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它甚至不是一個具體的方位。靈魂隻有在另一個息息相通的靈魂中才能得到安寧,才能碰撞出有意義的火花。所以我們的一生都在尋找這樣一個美麗而又躁動不安的靈魂。

人與人的交往,最終是靈魂與靈魂的交鋒。在你的生命中,有些人注定是過客,有些人卻會伴隨你一生,正是在與形形色色的人的交往中,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重要的和什麼是值得珍惜的,而什麼又是沒有必要堅持的。

或許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在與人的交往中,靈魂得到了成長。

意誌的力量不竭

意誌永遠在追求,

追求是它唯一的本質。

任何已經達到的目的都無法終止這一本質。

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部的信念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

接下來科學家再次把這隻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這次,跳蚤跳起來時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但是它並沒有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幾個小時以後,科學家發現這隻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天後,科學家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了,跳蚤還是維持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地跳。

一周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生活中,有許多人也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年輕時意氣風發,屢屢嚐試,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後,他們便開始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千方百計地去找出失敗的原因,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製已取消。就像“玻璃蓋”雖然被取掉,但他們早已經被撞怕了,或者已習慣了,不敢或懶於去挑戰新的高度了。人們往往因為害怕追求成功,而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

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隻是在跳蚤的心裏已經承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即它不相信自己能夠跳出杯子。

“如果你的人生離自己滿意的目標還差得很遠,那你就是造成這種糟糕狀況的始作俑者。”這個說法雖然擊中了要害,卻讓你大為光火,並竭力想否定。在麵對任何讓自己深陷其中的困境時,明智的做法是首先捫心自問。

毫無疑問,你就是自己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罪魁禍首。因為操縱一個人的是隱藏在內部的信念。

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生活或做事的方式,指導著我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麵麵。一個人擁有堅定的信念意味著:他通過信念力本身、通過自己的身體或通過其他的事物,能夠利用巨大的內在能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