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以下為貴,
人以上為榮。
人生未必因奮鬥而延長,
但必因奮鬥而彰顯意義。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銘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在某一天突然從丘比特的頭腦中一躍而出的,越出之時雅典娜衣冠整齊,沒有一絲淩亂。同樣,某種高尚的理想、有效的思想,也是在某一瞬間從一個人的頭腦中越出的,這些想法剛出現的時候也是很完整的。但是有著拖延惡習的人遲遲不去執行,不去使之實現,而是留待明天再去做。
拖遝是一種浪費寶貴時間的行為,浪費時間這種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我們所有人都有拖遝的傾向,隻是程度不同而已。把對我們來說不太重要的項目和任務拖延一下沒什麼關係,但問題在於,我們總是拖延最重要的事業,把時間花費在實際上並不重要的事情上。
每天都有每天的計劃和打算,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決斷,今日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為明日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日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日的事情拖延到明日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合算的。有些事情在當初來做會感到快樂、有趣,如果拖延了幾個星期再去做,便感到痛苦、艱辛了。比如寫信就是一例,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回複。
拖延的習慣往往會妨礙人們做事,因為拖延會消滅人的創造力。其實,過分的謹慎與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有熱忱的時候去做一件事,與在熱忱消失以後去做一件事,其中的難易苦樂要相差很大。
命運常常是奇特的,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
決斷好了的事情拖延著不去做,還往往會對我們的品格產生不良的影響。唯有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的人,才能增進自己的品格,才能使他人景仰你的人格。其實,人人都能下決心做大事,但隻有少數人能夠一貫地去執行他的決心,並且也隻有這少數人才能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當一個生動而強烈的意念突然閃現在一個作家腦海裏時,他就會生出一種不可遏製的衝動,提起筆來,要把那意念描寫在白紙上。但如果他那時因為有些不便,無暇執筆來寫,而一拖再拖,那麼,到了後來那意念就會變得模糊,最後,會完全從他思想裏消逝了。靈感往往轉瞬即逝,所以應該及時抓住,要趁熱打鐵,立即行動。
2009年的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飛屋旅行記》,講的是一對老夫婦計劃去一個叫做夢幻瀑布的地方。他們有一個存錢罐,說好了,等存錢罐滿了,他們就出發。但是日子總沒有像他們計劃的那樣,汽車要維修、房子在漏水、孩子要上學,他們被迫一次又一次地用到這筆積蓄,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出發的時間。終於有一天,老太婆過世了,老頭子一個人待在這個空蕩蕩的房子裏。
如果不是房地產拆遷隊威脅要拆掉這所老房子,老頭子不會爆發出這個瘋狂的行動:他在房子上麵綁上成千上萬個氣球,在一天早上大喊一聲,他的房子呼地飛起來了!他駕駛著氣球房子,在人們張大的嘴巴上空,穿過雷電,飛往夢幻瀑布。
當他這一輩子身體最糟糕、財務最貧窮的時候,他卻開始自己走向夢想的旅行,當房子騰空而起,才發現原來無須等待存錢,自己早就可以上路。
把希望、幻想寄於未來,卻又生活在情感的“拖延計劃”之中,最終隻能是枉費心機。
拖延往往會帶來永久的損失與痛苦。我們真正的痛苦就來自於因拖延而產生的持續的焦慮與恐懼,來自於因最後時刻所完成項目質量之低劣而產生的負罪感,還來自於因為錯失人生中的機會而產生的悔恨。
這個世界隻給我們一天的時間,明天沒有任何保證。我們的目標是到達明天,不是留住昨天。明天隻是魔鬼的座右銘。
禁欲是對意誌的故意破壞
一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世,就把他的十位負有弘法使命的弟子招到一起,最後諄諄囑咐他們,在我們心中的意向上,在我們心外的事情上,都會有兩種極端相對的情形,你們要善於平衡兩端,即離兩邊,生中道義,成中道義,“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