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到別人的讚賞時,人們往往有兩種表現。

一種人,別人越是讚揚他,他越是感到受之有愧。

另一種人,別人越是誇他,他越是人來瘋,越是飄飄欲仙。

——【德】尼采

認識自己是人離苦得樂的唯一途徑

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獅身人麵的怪獸,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過路人出一個謎語: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如果路人猜不出,就將其吃掉。後來是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人。斯芬克斯羞慚地跳崖而死。

斯芬克斯之謎幾乎難住了所有的凡人。是的,人生於世,如逆旅之過客,匆匆中,或奔波,或安享,或茫然,或奮進,真正認識自己的又有幾人呢?

其實,俄狄浦斯對斯芬克斯之謎的解答是表象的、動物層麵的,換言之,他並沒有真正地解開斯芬克斯之謎。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德爾菲神廟前石碑上鐫刻著的“認識你自己”仍然是一個謎,仍是橫亙在當代人類麵前的一個嚴峻課題。

也許你會感到納悶,難道我還不認識自己嗎?我應該是對自己了解最清楚的人了呀?

恰恰相反,我們感覺最熟悉的東西往往是最難認識的。人是萬物的靈長,人是宇宙的奧秘。但“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也許比最艱深的數學原理都難以解釋。

和“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一樣,追問人生的意義同樣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理性主義的哲學觀認為,世界是一個有規律、有邏輯、有意義的客觀存在,人是宇宙的精華,可以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戰勝自然,從亞裏士多德到黑格爾莫不如是。

然而,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以及人類認識的進步,對理性主義的打擊也紛至遝來——首先是哥白尼的日心說,發現主宰世界的人原隻不過是茫茫宇宙中一顆小行星上的塵埃;接著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宣布人並非是由上帝造的,而是由猴子演變進化而來;繼之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聲明人連自己都認識不了,更主宰不了自己。在三次沉重的打擊之下,營造了千年的理性主義大廈轟然倒塌,令人目瞪口呆,驚心動魄。於是,叔本華、尼采、薩特等人進一步提出了荒謬哲學,認為人的存在並沒有合理性,意義隻是選擇的結果。人的存在是偶然的,人有思想是偶然,那麼我們是誰,我們的意義何在?經過數千年的爭論,我們又回到了。

當然我們並不是強調人生的偶然和無意義,但是哲學的思考確實會對我們認識自己有所裨益。在生活中也許你是一位成功人士,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可是有一天,一陣莫名的空虛突然侵襲了你,你會感覺自己無所依傍,從前所追求的一切突然都失去了意義。你忍不住問:“我到底怎麼了?”

也許你一直平平淡淡,毫不引人注目,平庸麻木的生活早已消磨掉你的銳氣和誌向。然而,當你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時,仍然會心存茫然。你會忍不住問:“我到底怎麼了?”

正是對於“自我”的追尋,才能使你撥雲見日,看到真正的自我,讓生活充滿意義。真正認識自己,是人生全部意義的正確出發點,是決定我們生命質量能否達到幸福境界的根本基石。

真正的認識自己,是一次永無止境的智慧升華和離苦得樂的生命之旅。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們所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我們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從而使自己陷於痛苦不幸的淵海而無法自拔。要知道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真正代表我們的東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獨特稟賦及價值。不要自以為是,高估自己,盲目驕傲,做出超自己能力之外的事;也不要低估自己,萎縮自己,不去打開自己生命特點稟賦的潛能。

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去,他就不會迷失自我,反而能夠盡善的妙用自己的角色,在現世確立清醒的生命方向,活出生命的意義及價值。這樣,哪怕是辛苦操勞,也會給自己和大家帶來仁愛、和諧、喜悅、幸福……

自戀是因找不到愛自己的適當方法

美少年納西索斯是希臘最俊美的男子,無數的少女對他一見傾心,可他卻自負地拒絕了所有的人。這當中包括美麗的山中仙女厄科。厄科十分傷心,很快地消瘦下去。最後,她的身體終於完全消失,隻剩下憂鬱的聲音在山穀中回蕩。眾神憤怒了,決定讓納西索斯去承受痛苦:愛上別人,卻不能以被愛作為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