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自從進入大明書院,李陽便收到消息了。
不過,李陽並沒有召見他,更沒有打擾他,而是讓其全心投入學業。
不止是周瑜,還有同後世完全不同命運的徐庶,也同樣如此。
如今,二人已經完成學業,年齡也都快要及冠,可以步入仕途。
還有益州法正,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同周瑜年齡也相仿。
幾人之中,年齡最大的,當屬揚州魯肅。
最小的,當屬荊襄書院的諸葛亮,還有龐統二人。
武舉的頭名,是孫堅之子孫策,他年齡同周瑜相仿,武藝卻已經超過其父孫堅。
他曾在長陽書院學習很久,又在大明書院學習了兩年多的兵法。
如今的孫策,其整體水平,遠超後世的孫策,小霸王之名,當之無愧!
除了孫策之外,並沒有太過出名的武人。
不過,榜上有名之人,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
就算當不成大明將領,一郡的郡尉,也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勝任的。
至於李陽麾下的各大將,和各位文臣之子,還在書院中刻苦學習,打磨身體,並沒有參與此次考核。
想必下一次科舉,依舊是各路人才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李陽將手中的名單,遞給了一旁的小太監,隨即轉頭看向周瑜等人。
感受到李陽的目光後,眾人神情一肅,身軀也挺得筆直。
“周瑜,周異之子!不僅文采出眾,還精通水戰,曾寫出水軍作戰二十策,每策都可運用到戰場!”
說到此處,李陽看著恭敬的靜立在大殿中央,榮辱不驚的周瑜,繼續說道。
“此次科舉,你拔得頭籌,朕就如你所願,讓你進入我大明水軍,為水軍參軍,職位暫定為都尉!雖然你並未及冠,朕卻可以破例,親自為你表字!你容貌俊朗,溫潤如玉,才學無雙,朕就賜字為公瑾!如何?”
周瑜聞言,盡管他處事穩重,榮辱不驚,也不由得感到興奮!
大明的天子,傳奇般的人物,能為他賜字,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分!
大明數萬裏疆域,華夏各族,人口何止千萬?
除了兩位皇子外,又有誰,能有這個殊榮?!
而且,他還如願的進入水軍,雖然隻是個都尉參軍。
不過,他周瑜有信心,用不了幾年,他就能憑借戰功,成為大明水軍的統帥!
隻見周瑜深吸了一口氣,將心中的激動和興奮之情壓下,不理會其餘學子羨慕的目光,周瑜對著李陽恭敬的行了一個大禮。
“末將周瑜,周公瑾,謝陛下大恩!末將會在有生之年內,將陛下所賜的公瑾之字,以及我大明水軍,名揚世界!”
李陽聞言,對著周瑜笑著點了點頭,隨即看向徐庶和法正二人。
“徐庶,法正!你二人雖然考核的名次,略遜於公瑾!不過,你二人同樣是我大明將來的中流砥柱!朕就將你二人安排在誌才的身邊,幫助誌才處理軍政上的事務!”
徐庶和法正聞言,相互對視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喜色。
若問如今大明,謀臣之列,誰是執牛耳者?那答案無疑是賈詡、郭嘉,以及戲誌才三人!
陛下讓他們二人跟在戲誌才身邊,幫忙處理軍政要務,足可見天子對他們二人是如何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