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世界百姓,都團結一心,共尊大明之時。
他們心中的神明,大明的天子李陽,竟然宣布退位?
雖然天子已經年近五旬,可天子的身體一直很好,為何會突然退位?百姓們想不通!
距離東都近的百姓,甚至來到皇城之外跪拜,祈求天子不要退位。
不是二皇子不夠優秀,而是所有百姓,都將李陽當成了主心骨,當成了信仰,當成了他們的天。
隻要李陽在東都皇宮一日,百姓們就覺得安心,就不怕任何災難和挑戰。
若是李陽就此退位,百姓們會覺得前方一片迷茫。
看著百姓們越聚越多,可他們心心念念的天子,卻並沒有出麵,無數百姓都開始低聲抽泣起來。
收到侍衛送來的消息後,已經成功繼任大明天子的李華,隻能出麵,勸說百姓離去。
對於百姓如此擁戴自己的父皇,李華的心中,不但沒有絲毫的不爽,他反而覺得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這縱橫數萬裏的無上大明,是自己父皇帶領一眾大明人傑一手建立起來的。
不止是百姓,就連李華本人,也將自己的父皇看做了神明。
有這樣英明神武的父親,李華如何能不驕傲?
他還記得,自己父皇在決定退位之前,將自己兄弟幾人,不遠萬裏的召集在一起。
並且語重心長的,對著兄弟幾人交代了一些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父皇要自己的皇兄和皇弟們,以後不論如何,甚至就連他們的後人,都不準攻打東方大明。
不準動華夏土地分毫,不然的話,四方共擊之!
他們兄弟幾人,皆無比嚴肅的,對著自己父皇保證。
不論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的後人,他們的祖地,都是東方華夏,萬不會妄動刀兵,進犯東方大明。
在聽到他們兄弟幾人的保證後,李華清楚的記得,自己的父皇笑了,而且笑的很開心。
笑了片刻後,自己父皇更是興起,吟了一首詩。
年少縱馬逐流星,踏雪逐寇成功名。
橫掃千軍力扛鼎,群雄俯首敕群英。
敵屍賊首高萬仞,華夏男兒鐵骨錚!
四方天下各自治,星河流轉永傳承。
萬族歸一東為尊,山河所至皆為明!
一首詩吟罷,自己的父皇,就大笑著走出了皇宮。
自己兄弟幾人,皆紅著眼眶,想要前去相送,卻被自己父皇伸手攔住了。
李華記得,自己父皇離去的背影,是那樣的灑脫。
仿佛對這個人人向往的皇宮,沒有絲毫的留戀。
若不是培養自己兄弟幾人,讓他們日後能當一個仁德的明君。
也許,他們父皇,早就離開這個束縛他的皇宮了。
一同隨著自己父皇離開的,還有自己的母後,以及陪伴了自己父皇多年的十幾名嬪妃。
在他父皇離去的當日,多名跟隨自己父皇,征戰沙場的大明五星上將,也都聯名向他請辭,要解甲歸田。
賈詡和戲誌才,這兩位朝廷元老,位高權重的大臣,也都相繼致仕。
而後,他父皇和跟隨他一路征戰的老兄弟們,就再也沒了音訊。
如今,看著越聚越多,一個個失魂落魄的百姓們,李華的腦海中,又想起自己父親那偉岸的身影。
想到自己父皇對自己說的話,李華深吸了一口氣,心中也更加堅定了,要當一個像自己父皇那樣的英明神武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