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劉曉消失在廚房門口的身影,陸楊無奈地笑了笑便回了房。
秦夫子之前布置的課業,他還有兩道大題沒做。
想著過年之後,他跟劉開毅還有個約要赴,到時候過年也要忙著應付親戚什麼的,陸楊便打算今天把這兩道大題給做了。
把紙鋪好後,陸楊去廚房那邊拿了碗清水過來研墨。
研墨講究姿勢端正,下手力度輕重得當,不能急。
陸楊把之前抄好的題拿出來,邊磨墨,邊思考。
這兩道大題,應該是秦夫子布置的課業中難度相對要大一些的。
陸楊之前把簡單的做了,留著這兩道題在後麵慢慢思考。
這兩道題一道是四書文,一道是策論。
四書文的難度應該不是縣試的水平,看著應該是院試的題目。
題目是【民歸之,誰能禦之】。
單從這句話的意思理解,就是百姓歸順他,誰能阻擋他。
若是沒有熟讀理解透四書五經的學子,肯定難以下手。
畢竟這個他是誰,百姓為什麼要歸順這個人,為什麼沒人去阻擋他。
這些都是難題。
就算是想蒙,也不知從何下手。
陸楊看著這道題,開始回想四書裏的內容。
腦海裏像是在翻書一樣,翻得飛快。
但是陸楊的手,依舊不急不緩地研著墨。
突然,陸楊眼睛亮了亮,這是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裏第六節的內容。
在這節中,就是通過孟子和梁襄王的一答一問,表明孟子主張仁,民貴君輕的思想。
要理解這句話,就應該把前麵的那句話也補上。
整句話就是【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
意思是如今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
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真象這樣,百姓們歸服他,就像雨水向下奔流,嘩啦嘩啦誰能阻擋的住呢?
這麼一補充,解題的思路就來了。
陸楊隻要抓住這個仁政治國的核心來寫,分數應該是低不了的。
現在不是在考試,時間上很是充足。
眼看墨水也好了,陸楊把墨錠放好,拿筆沾了沾墨水,把筆尖捋好後,開始在紙上寫解題思路。
仁政治國,四個字在紙上浮現。
陸楊在下麵開始列舉正麵反麵的人物,好在解題的時候引經據典,增加說服力。
陸楊寫得認真,連陸柏回來了也不知道。
直到劉曉讓鐵蛋過來喊他去吃飯,陸楊才停下了筆。
寫得太順了也不好。
一寫起來就停不下筆。
陸楊看著桌上擺放著的幾張紙,笑著搖了搖頭。
這幾張紙,之後他要濃縮成幾百字。
以便在規定的字數裏完成這道題。
陸楊知道這不是考試,便發散思維多寫了些東西。
但在考場上,他肯定是不能這麼寫的。
陸楊一邊想著,一邊把桌上的東西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