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號偷工減料,席號用草席臨時搭建的號舍,不知是好了多少倍。
陸楊很滿意,從考籃裏拿出抹布,開始擦拭號舍和號板。
他這號舍雖灰塵多些,但沒有破損,挺好的。
不一會,陸楊收拾好後,先把低的號板擺放好。
號舍牆兩邊離地一尺五和二尺五的地方,都留有突出來的磚塊。
高的是寫字用的,低的則是用來坐的。
這會天剛泛白,外麵也響起了關考場大門的喊聲。
說明考生們都已經發完答卷了。
等知縣大人親自關好考場大門後,這考題就該要公布了。
陸楊斂了斂神色,把考籃裏麵的東西擺放好後。
便把考籃放到碰不到的地方。
陸楊剛弄好,一抬頭,便見對麵那兄弟正愣愣地看著自己。
陸楊回神,衝著那人笑了笑。
那人年紀跟他相仿,回神後便咧開嘴笑了笑。
這會,外麵傳來準備發考題的喊聲。
陸楊衝著那人點了點頭,便開始準備磨墨。
不一會,又是一陣喊聲,考題要發下來了。
縣試第一場是正場。
考兩道四書題,一道五言六韻試帖詩。
他們平時練了這麼多,現在就是見真章的時候了。
這時,一道腳步聲隱約傳來。
陸楊用鎮紙壓好草稿紙,又捋好筆尖,等著考題過來。
片刻後,衙役便拿著考題貼板過來了。
考題貼板兩麵都有展示考題。
每走到一個號舍前,衙役都會停一會。
不過不會停太久,也就幾秒的時間吧。
考生抄沒抄完題目,那就不關衙役的事了。
陸楊看了一眼,便記在心裏,等寫好時,衙役已經走了。
見對麵那兄弟一副懊惱的樣子,陸楊便知道他這是沒抄完題目了。
不過沒抄完也沒事,反正衙役還得拿著考題貼板來回地走。
總能把題目抄完的。
就是費些時間罷了。
陸楊沒去想對麵那兄弟的事,低頭看著這第一道四書題思考。
這道四書題很正規,就是出自《論語·雍也篇》裏的內容。
題目是【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確的理解是【觚不觚,觚哉!觚哉!】
意思是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
這題其實算是道送分題。
不過想到這才是縣試的第一場,陸楊倒也理解了。
之前不能動筆,陸楊也沒有在答題卷上填寫名字等內容。
這會便打算把草稿紙和答題卷上的姓名等信息填上。
片刻後,陸楊把答卷放到一旁,開始在草稿紙上起稿。
觚是一種酒器。
原本上圓下方。
後來被改了,變成上下都圓的酒器,但大家還是照樣叫觚。
孔子便覺得觚不像個觚了,暗諷當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現象。
表示這東西名不副實,必須要給它正名。
而在《論語·子路篇》中,就有這道題的答案。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意思是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這就是解題方向。
陸楊心裏有了解題思路,草稿寫起來異常流利。
對麵那人看著陸楊這揮筆速度,狠狠地羨慕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