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你們可得拿出真才實學來(2 / 2)

眾人先是給知縣大人行禮,然後對副考官行禮,最後才是對做保的廩生行禮。

知縣許則正看著這二十個考生,有年紀小的,也有年紀大的,看著參差不齊,卻道盡人間滄桑。

想到這,他笑道:“大家站在這裏,肯定都是學識淵博的,今日把你們提過來,你們可得拿出真才實學來。”

陸楊等人連忙拱手保證自己一定會拿出真才實學,認認真真做題,不負知縣大人所望。

許則正點頭笑了笑,接著道:“那我就看著,希望在我換任之前,能為朝廷選出幾個好苗子。”

說完,許則正看向旁邊的小吏,小吏點頭,開始公布坐號。

知縣坐西麵東,北麵有很多座位,一排排的,到時候他們二十人就是坐在這些座位上考試。

雖說有主考官等人看著,壓力會大一些。

但比起狹窄的號舍,可是舒服不少。

陸楊正想著,聽見自己的坐號在第十二位後,連忙上前領卷和稿紙。

許則正看著眼前這個少年,麵容雖有些稚嫩,卻是個有氣度的。

“認真考。”

“小子明白,謝大人提醒。”

陸楊拿過卷子和稿紙,就被衙役領著去了自己的座位坐下。

他們是麵向進來的方向坐的,知縣大人從西間窗戶,就能看清他們整個考場。

陸楊看了一眼周圍,便從考籃裏拿出筆墨等東西。

等擺放好後,大家也入座得差不多了。

又是過了一會,等知縣大人點完名去關好考場大門回來,這考題也要公布了。

這會天剛亮,光線不足,但旁邊有燈牌照明,也不妨礙看題。

陸楊看向前麵正拿著考題貼板往中間走道過來的衙役,捋好筆尖後,便在草稿紙上抄下這第一道題。

第二場考試內容,跟第一場差不多。

第一場是考兩篇四書文,而這第二場,就是考一篇四書文,一篇五經文。

詩的話,還是五言六韻試帖詩。

這會陸楊已經在思考這道四書題該怎麼解了。

他拿到這個【楚大夫子之齊語】的題目時,心裏就咯噔了一下。

這道題一看就是個截搭題。

不過好在有楚大夫這三個字去定位出處。

陸楊在腦海裏轉了轉,不過一會,就找到了這道題的出處。

這道題是出自《孟子》裏的【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這是孟子跟宋國之臣戴不勝說的話。

意思是有位楚國的大夫,希望他兒子能說齊國的方言,是讓齊國人來教他呢?還是讓楚國人來教他?

後麵就引出了環境對人影響的討論。

讓齊國人教,他身邊都是楚國人,天天跟他說楚國的方言,就算打他,想學好齊國方言也是很難的。

而要是把他送到齊國去住幾年,你再讓他說楚國方言,那也是做不到的。

這也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一個人受到周圍環境和風氣的影響,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改變。

這也就是陸楊解題的思路。

陸楊想通之後,又花了一盞茶的時間想好措辭。

等把草稿紙上的內容潤色好,謄寫進卷子裏時,陸楊才發現身旁站了個人。

陸楊雖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調整了過來。

等把卷子寫好時,陸楊抬頭一看,知縣大人已經不在考場裏了。

陸楊也沒有緊張,安靜地等著第二道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