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正是午時二刻,陸楊肚子叫得凶,但他其實並不是很想吃東西。
他現在倒是想吃點白粥,隻是他這人實在是懶。
雖然大哥給他準備了很多東西,但他就是不想這麼麻煩,畢竟光是燒炭這事,就夠陸楊煩的了。
特別是這號舍還小,要弄也是晚上弄,這會弄,不得熱死才怪。
陸楊為自己不想動手弄吃的找了好幾個理由,發現個個都站得住腳後,他便心安理得地吃起了昨天帶進來的幹糧。
雖然有些噎,但是省時不費力。
陸楊漫不經心地吃著並不好吃的幹糧,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對麵的人。
看似認真,其實心事已經放在了別處,瞳孔都是渙散的。
晚上要煮點新鮮的米飯吃了,這幹糧實在難以下咽,還有股快要發餿的味道。
吃得有些難受。
想是這樣想,陸楊麵上卻沒有顯露半分。
吃了五分飽,陸楊便再也吃不下了。
他把東西收了起來,便用一旁的布衣隨便在號板上擦了幾遍,見上麵沒有幹糧碎屑後,才把一旁的題紙和稿紙擺放好。
他拿起筆,看了會五經題本經《禮記》中的第三道題,便開始動筆。
五經題為【如竹箭之有筠也,如鬆柏之有心也。】
這是出自《禮記·禮器》中的【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鬆柏之有心也。】
意思是禮能夠消除邪惡,增進本質之美,用到人身上則無所不正,用到做事上則無所不成。禮對於人來說,就好比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鬆柏的內部實心。
《禮記》中說【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普天之下,隻有竹箭和鬆柏有此大節,所以才一年四季從頭到尾都是鬱鬱蔥蔥,枝葉永不凋落。
君子有禮,也恰是如此,他不僅能與外部的人和諧相處,而且能與內部的人相親相愛。所以人們無不歸心於他的仁慈,連鬼神也樂於消受他的祭品。
竹箭即是細竹,竹向來被賦予各種美好品質,例如堅韌不拔,高風亮節,自強不息等。
而鬆柏亦是被賦予了堅強不屈,挺拔堅韌,不畏嚴寒等等的美好品質。
它們通常被用來形容君子的氣節和品質,光看題目,其實並不能明白主語是誰。
但陸楊熟背了自己的本經,自然是能夠把題目的出處找出來。
文中說的是禮對於人來說,就像竹箭有筠,就像鬆柏有心。
陸楊覺得題目考的便是禮的外在和內在形式。
先王製定的禮中,忠信是禮的內在實質,得理合宜是禮的外在形式。
想通之後,陸楊寫得倒是得心應手,不到半小時就寫完了這道題。
他趁熱打鐵,連忙看向最後一道五經題。
晚上雖然能點蠟燭做題,但那光亮太暗了,一不小心還會弄髒答卷,或者碰倒蠟燭燒到答卷。
陸楊是不願把答題時間都堆到晚上的,能盡量在白日裏寫完,就不會留到天黑。
他定了定心,深吸一口氣便開始思考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