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熱,但農戶們的心更是滾燙發熱。
高敬平站立在田間,看著割下的稻穀被農戶們搬上板車運回莊子。
汗水從額間一路滑向衣領間,他卻是顧不得伸手擦一把,拿著毛筆和冊子一邊樂著一邊把整個過程記上。
而馬才英處理好事情,搖著蒲扇走過來。
“承澤兄,我這邊弄好了,你這裏也差不多了吧?”
見高敬平汗水直流,他手一轉,替高敬平扇起了涼風,把頭湊過去看冊子。
“今年的畝產還挺穩定的。”
兩人分工合作,各自負責一片區域,聞言,高敬平抽空用搭在肩上的棉巾擦了把汗。
“是啊,等回京,我們也算是對皇上,對為方兄有個交代了。”
兩人這會跟那些勞作的農戶一樣,隻穿著一件薄馬甲。
被曬得黝黑發亮的臂膀健碩有力,不經意地曲臂擺動,都能看到臂膀間的鼓起。
這幾年的田間曆練,讓兩人與以前相比,完全變了個模樣。
不光是膚色變了,還有整個人的氣質。
若說以前是書生文氣,現在則是活力四射,元氣十足,充滿著力量。
今年的收成十分令人滿意。
由於有了經驗,大家照料起來也是更加得心應手,畝產比起之前,增長幅度十分明顯。
不光是高敬平和馬才英樂嗬,莊子上的農戶們自開始收割稻穀以來,每日精力滿滿,休息期間也是呲著大牙在樂著。
談起田間的收成,那是中氣十足。
甚至對於以後,都開始期待起來,往後的日子,他們肯定會越過越好。
這邊有著吳知府的全力支持,能種下的種子都種下去了。
下半年的稻種,那是完全不愁了。
研究還將繼續,但高敬平和馬才英也知道。
他們出來這麼久,也是該回去述職報告情況了。
六月下旬,高敬平和馬才英命人整頓好要帶回京的東西,便告別吳知府,帶著車馬往京城趕去。
這邊的事已經有人交接,加上有吳知府在,兩人倒是不擔心。
離去時,甚至還帶著一絲留戀不舍。
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該離去時,也不要拖泥帶水。
何況,高敬平和馬才英兩人等這一天,也是等了很久了。
書信先行,兩人打算回京時,月初便讓人送了書信回京。
想必他們在路上的時候,皇上那邊也是收到了書信。
而在高敬平和馬才英等人趕往京城述職的時候,各處研究點的喜報也接連不斷地送往宮裏。
有成功便會有失敗,但隻要有一次成功,後麵便不會再失敗。
臨到八月初,土豆,番薯,玉米等的喜報已經送到了皇上手上。
但眾人皆是奇怪,皇上並未在朝上提及此事。
而知情的,也被皇上提了一句未到時候,便也沒有往外傳播。
但朝堂中,除了真是天知地知我知這三知,否則都是存不下任何秘密的。
趙燁心裏明白,但沒有人敢在他麵前談及此事,他便也睜隻眼閉隻眼裝作不知。
各處運往京城的收獲,也被趙燁命人看守了起來。
除了最初的嚐味外,趙燁並未動這些果實。
他在等,等一個公布這些東西畝產的時機。
這日,一人騎著大馬,進城門之後一路趕著進了宮。
皇上收到了什麼消息,除了皇上以及當天在乾清宮上值的人,其餘官員,一概不知。
朝堂便是這樣,越是不知道的東西,便越多人好奇猜測。
翌日一早,因為不用上早朝,陸楊直接便去了戶部。
沒想到這剛走進戶部大門不久,便見不少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的。
他為人溫和,雖是戶部尚書,但與戶部的官員相處得還不錯。
有人看到他,八卦也不說了,忙走過來跟他行禮道早。
這人的出聲,也讓不少人注意到了陸楊。
不過一會,陸楊周圍便站了不少人。
陸楊一一笑著回應,待差不多了,便疑惑道:“你們這是在說什麼呢?”
有人神色猶豫,互相看了一眼之後,便有人往前一步,道:“陸尚書,我們這是在討論昨日的事。”
說著,這人便把昨日有人進宮麵聖的事說了出來,但具體什麼事,他並沒有說。
畢竟,到現在為止,他們都不知道皇上是收到了什麼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