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寸土寸金,一些底層民眾無樓可住,隻得棲身於危樓屋舍之間的狹小縫隙。
他們在這些縫隙中鋪上床位,用鐵絲網互相隔開,謂之曰“籠屋”,而住在“籠屋”裏的人則謂之曰“籠民”。
這些“籠民”大都是老弱病殘的窮苦人,像野獸一般活著。
張之亮當然知道這些,因為他也曾有過住廉租房的經曆。
龍虎武師們當然也知道這些,因為他們大都也是住在屋邨的底層人。
所以,當他們聽到女孩的聲音之後,就陸陸續續地停手,並沉默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窮人何必為難窮人呢?
張之亮歎了一口氣,擺擺手,眾人無奈地離開了。
拍攝場地搞不定,或許,這部電影沒法拍了。
......
晚上,當餘瀾從電視城下班回來的時候,籠屋已恢複了往日的熱鬧。
就好像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情節那樣,斧頭幫走後,九龍城寨仿佛沒發生任何事一般。
有人在下棋打牌,有人在洗衣做飯,有人在聊天說笑,有人在為生存和生活煩惱。
——市井,原本就是最具有煙火氣的地方!
今天餘瀾的心情非常不錯,去劇組跑龍套、在電視城兼職的薪水都發下來了。
他給父親帶了半斤散酒、半隻烤鴨,一路走來,心情愉悅,不斷地笑著跟鄰裏打招呼。
回到父子倆的籠子,隻見父親黑著臉,一言不發。
餘瀾知道,他還在因為自己準備演弱智兒而生他的氣。
他家祖籍廣東順德,彼時因人多地少而吃不上飯,才被迫“遊泳”到香港搵食。
因為沒有香港戶口,他們即便是“遊泳”過來的,也被稱之為“人蛇”,遭到了“蛇頭”們的各種盤剝和敲詐。
餘瀾的母親,就是因為被“蛇頭”逼娼而被迫自盡的。
——都說人窮誌短,但有些窮人,寧折不彎!
見父親依舊不吃不喝,不說話。
餘瀾隻得去安慰他。
“我看過劇本了,我演的這個弱智兒心地善良、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盡管腦子不好使,但膝蓋並不軟。”
“張之亮導演並不是大佬,劇組人員也不是古惑仔。我看過他的戲,《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拍得如怨如訴,《誓不忘情》拍得如傾如訴,他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導演。”
“我感覺,他隻是在通過他的視野,在講述他所了解的故事。也是在通過電影本身去提醒觀眾,我們的社會病了、得什麼病了,他是誠懇的,也是認真的。”
“若真是在乎市場和票房,他為何不去拍武俠片、喜劇片、僵屍片這些熱門電影題材呢?徐克、王晶、周星馳、林正英、洪金寶......他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餘瀾的父親並不懂電影,他生平隻看過一部電影——《南海十三郎》!
那還是他的一個同鄉邀請他去看的,說謝君豪也是他們的同鄉,他們應該去電影院支持。
他也不懂兒子講的這些,隻覺得一個正常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去演一個弱智兒,那是沒有骨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