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變發生在1931年,當時正值世界經濟危機的深重影響下,各國都在尋求出路。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和市場都十分有限,所以它采取了擴張主義的政策,試圖通過侵略其他國家來獲取利益。日本的目標之一就是中國,因為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著長期的策劃和準備。早在1894年,日本就發動了甲午戰爭,打敗了清朝政府,奪取了台灣和遼東半島等領土。1904年,日本又發動了日俄戰爭,擊敗了沙俄,在東北建立了租借地和鐵路特權。1915年,日本提出了對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企圖控製舒緩膏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暗殺後,張學良繼承了東北軍的領導權,並與國民政府合作,實行抗日救國的政策。這些都觸怒了日本,使其加緊了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計劃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於湖南省湘潭縣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時參加革命軍。

1913年,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青年時期就開始革命活動,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逐漸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

1921年 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黨中央的領導工作。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192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於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他組織領導了秋收起義,接著率起義隊伍進軍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31年,在江西瑞金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從1930年底起,他任紅軍第一方麵軍總政委,同朱德一起領導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由於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宗派集團占據了黨中央的領導職位,毛澤東一度被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

1935年 1月,在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省遵義縣城召開擴大會議,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同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麵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接著,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1936年12月,毛澤東開始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一切抗日愛國力量,同時根據獨立自主原則,發動群眾,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

1942年,他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著重提倡從實際出發和依靠群眾,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錯誤,為全黨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