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前夜,一個老乞丐敲開一戶人家的門,說:“聖誕快樂!求你看在上帝的分上,給我點東西吃吧,我會向上帝祈求保佑你。”一位老太太聽了老乞丐的話,從屋裏走出來,她心想:給他點東西吧,就當是為自己積德,何況他說了會為我祈禱呢。於是她便走進屋裏,拿出一塊麵包遞給老乞丐,說:“給你吧。不過你要記住說過的話,每天都為我祈禱。”老乞丐接過麵包後就走了。
老乞丐剛走出沒幾步,老太太心想:他會不會真的為我祈禱啊?萬一忘了怎麼辦?我豈不是就吃虧了?想到這兒,她把老乞丐叫了回來,說:“我給了你一塊麵包,你會怎麼做呢?”
“我會為你祈禱的,仁慈的太太,願上帝保佑你。”老乞丐說完就轉身走了。
老太太總算放心了一些,可是她看見老乞丐匆匆地離開,又想:他走得這麼快,看來對我不耐煩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他肯定會忘記為我祈禱。於是,老太太又大喊起來,雖然老乞丐已經走遠了,但他心裏很感激老太太給了自己麵包,所以又走了回來。等老乞丐走近後,老太太說:“你不會忘記我給了你一塊麵包,對吧?”“當然,上帝會保佑你的!”結果老乞丐說完剛轉身離開,又被老太太叫回來問同樣的問題。
老太太這樣反複了好幾次,仿佛害怕老乞丐會忘了自己施舍的那塊麵包一樣。老乞丐終於不耐煩了,他把麵包還給老太太,說:“我寧肯不要你的麵包。”說完便匆匆地離開了。
老太太施舍別人僅僅是為了得到報答,可見她並不是真心想做好事。如果像故事中的老太太那樣幫助人,恐怕沒人會願意接受你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