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聾老太太就安排好了。
何雨柱定了個餐廳包間,他帶著聾老太太去和人見麵。
其中一位,滿頭銀發,像個學者,一眼看過去像是大學教授的樣子。年齡比聾老太太年輕幾歲,但肯定比易中海他們年齡都要大。
聾老太太介紹說:“大孫子,這位是華老。”
華老現在在文物鑒定部門工作,人家是專業的技術人才。難怪滿頭銀發還在為國家做貢獻。
這種技術工作,人越老越值錢。
另一位大概和易中海他們年齡差不多,滿頭烏發,眼神深邃,特別精幹的樣子。
聾老太太介紹:“大孫子,這位是藺先生。”
藺先生是大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華老和藺先生都對聾老太太十分尊重,這兩位都曾經跟著聾老太太的男人手下工作過。藺先生在外麵管文物收藏,華老管價值鑒定。
何雨柱和他們交換了聯係方式,一般情況下不打電話。
這種工作隻能是私下裏進行,完全不能見光。那是一個明麵上看不到的地下市場,買賣都是在私下裏進行,必須有人引薦。
藺先生說何雨柱可以直接去圖書館裏找他。
華老問:“文物收藏是一個很大的範疇。
小何具體對哪一方麵有興趣?”
何雨柱屁都不懂,隻是想收藏一些玩意兒,等到若幹年之後可以賺大錢。
他想了一下,反問:“華老,我完全外行。您能不能告訴我大概有哪些分類?我就從中選擇。”
不然,他怕自己說出來的鬧笑話。
華老知道他的確是一個門外漢,臉上有了微微的笑意。
“常見的有瓷器、玉器、銅器、奇石、明代清代家具和小物件,還有名家字畫等。”
臨了,又補充道:“我自己最擅長的是字畫。不過,你有任何的物件,我都可以找人幫忙鑒定。”
何雨柱想了想,選了小物件,還有瓷器。
華老非常爽快地點頭:“我介紹一位道友帶你入行。”
藺先生說:“小何師傅,你先入門,以後我再決定怎麼幫你。你隨時可以到圖書館來找我。”
十月十三號,是星期天。
這天中午,何雨柱正式出發,走進古玩收藏的行列。
華老介紹的一位道友汪大爺,與他約好了見麵。
汪大爺祖上是正黃旗人,家族裏曾經闊過,現在沒落了。
但他從小耳濡目染,見過大世麵,在瓷器和小物件方麵有既有專業水準,又有一些小門路。
他自己一生未婚,現在是一個區級紡織廠的門衛。
他對何雨柱說:“我現在是地地道道的工人階級,我們兩人見麵,去找貨是相對安全的。”
因為身份安全,兩人就約在汪大爺的宿舍見麵。
何雨柱出發前,特意到婁家的廚房裏做了幾個菜品,帶著去到汪大爺的宿舍。
汪大爺見到他拎過來的飯盒,聞了一下,真香,心中歡喜。
他從小在家裏是少爺,養尊處優從沒做過家務活,哪裏會做飯?可他現在孤家寡人一個,沒人來照顧他的生活,所以一日三餐全是隨便對付。
大多時候,在工廠食堂裏打飯吃。
一下子見到這麼多聞著就香的菜,心中的那種歡喜無法言表,沒想到華老給他介紹一個小道友,竟然這麼懂事。
他接過飯盒,笑著說道:“小何,你不必這麼客氣。”
何雨柱卻又從他手中拿過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