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部裏表彰楊廠長(1 / 2)

何雨柱在茶樓裏的股份,依然是占比百分之五十一。

他必須對自己的資金負責,對茶樓的經營負責。

最後協商的結果是,何雨柱那邊派三名員工過來。

一是茶樓的經理,負責整個茶樓的經營和管理。

二是茶樓的茶藝師負責人,三是會計。

具體崗位怎麼設置,如何定崗位責任,所有的一切都等經理到崗之後,再定。

一切談定,隻等年後開始運作了。

當天晚上,何雨柱把這個臨時插隊的投資項目,打電話向嶽父大人彙報了一下。

婁振華聽了之後,覺得是個很好的項目。

他說:“這樣的生意,是看不起眼,但實質上是小小茶樓賺大錢。

而且開茶樓的一個很大優勢,就是可以積累人脈資源。

從古至今,茶樓老板都有這樣的一個功能。

隨著生意鋪開,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會光顧茶樓。

可以拓展人脈資源。

茶樓的複製推廣也相對容易,一樣可以做成連鎖。”

相當於年前,已經拿下了兩個合作項目。

一是華仔那邊機床廠的貿易公司,何雨柱沒有參股他們的勞動服務公司,而是模仿軋鋼廠的貿易公司,直接成立了一個專賣機床的貿易公司。

因為華仔用了一些手段,所以他們廠裏關於子弟待業的問題,基本上壓力不大,不用何雨柱這邊幫忙解決待業青年的問題。

所以,何雨柱就選擇了這樣一個來錢最快的增產增收的項目。

如果合作的企業願意,何雨柱最想開辦的就是這樣的實體企業。

大雙軌製並行的大背景下,背靠國企,把計劃內物資拿到外麵用市場價出售。

而這種事情剛剛開始,所以打著合資企業的名號,行事更方便一些,同時還享有各級優惠政策。

躺著賺錢,而且特別容易出成績,對於那些企業負責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

比如紅星軋鋼廠的楊廠長,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廠裏的增產增收工作抓上去,寧青霞管理的貿易公司就出了大力。

想想1981年的第一季度,楊廠長還在部裏挨批評,他在增產增收和解決待業青年就業問題這兩個方麵都是落後於其他兄弟單位的。

但僅僅八個多月後,楊廠長這回說不定已經走到了兄弟單位的前麵。

如果估計不錯,楊廠長今年年終總結大會,應該是部裏表揚的先進典型人物。

第二天,元月18日,周一。

部裏召開1981年的年終總結大會,楊廠長昂道挺胸去參加大會。

他的公文包裏麵,裝著黎愛軍和他的秘書兩人聯手為他準備的彙報材料。

以軋鋼廠如今勞動服務公司的規模與業績,其他兄弟廠已經隻能望其項背。

不說是在部裏穩拿第一,至少也已經跨入第一流的行列了。

試問短時間內,進步這麼快,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這麼大,誰能匹敵?

進入部裏的大會議室,有專門做引導的工作人員。

楊廠長拎著公文包,跟在引導人員的身後,走向自己的座位。

有些先到的熟人,正在和他打招呼。他一邊揮手致意,一邊跟在引導人員後麵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