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隱身的喬治湖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飛鳥走獸憑借上天賜予的身軀飛翔在藍天上,奔走於大地上,這並不足為怪,但你見過消失了又重新出現的湖泊嗎?下麵,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這個匪夷所思的澳大利亞喬治湖。
喬治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與沿海大城市悉尼之間。去年我去澳大利亞旅遊的時候,汽車在澳大利亞美麗的土地上穿行,桉樹林一望無際,草地和偶爾閃過的牛羊以及蹦蹦跳跳的袋鼠,這些都如同一幅幅流動著的圖畫,美不勝收。
穿過樹林,在公路上行駛了一段時間後,突然,導遊指著右邊一馬平川的草原說:“看,這就是有名George Lake!喬治湖。”我很奇怪,看著一群群牛羊在悠閑地吃草,這怎麼可能是湖呢?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導遊娓娓道來。原來,喬治湖之所以有名,就是在於它“行蹤不定”,因為它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消失,當它消失時,這裏便是此時出現在我們麵前的一大片草原。然而,不知道哪一天,碧波蕩漾的湖水又會重新出現在世人的眼前。據統計,該湖每12年為一個周期,從幹旱到水盈通常持續3~5年時間,幹涸時間和豐水時間基本相當,約各占5~6年。在豐水期時,湖麵麵積約200平方公裏,湖麵平均深度為2米左右,完全是平原水庫的特征。但令人奇怪的是,喬治湖並沒有入湖的河流,也沒有流出的水路,至今科學家也無法明白這水從何而來,又流向哪裏。幹旱與湖水盈滿完全是偶然產生的,沒有任何明顯的自然變化。從1820年至今,喬治湖已經消失和複現過5次。現在呈現在我們麵前的喬治湖就是個滴水全無的窪地,由於已有整整20年的幹涸曆史,湖底長起的樹都有十幾米高。悠閑的羊群在其中吃著茂盛的青草。誰能想到那裏原來是魚蝦生活的樂園呢?科學家曾對這一奇怪的自然現象進行了多年研究。
有人認為它的消失與再現可能與星球運行有關,星球運行時,相互間的引力變化導致了湖水的離奇消失,但此說目前尚缺乏足夠的證據,兩者之間並沒有確鑿的關聯。也有其他的科學家認為,喬治湖是典型的時令湖,水源主要是河水和雨水,如果當年雨量少,水分大量蒸發,湖水就會幹涸,因而它時隱時現,但目前研究表明,喬治湖並沒有河流為它提供水源,“雨水說”也站不住腳。地區的地球板塊有自動開啟和關閉的“特異功能”。要不然,怎麼解釋湖水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甚至連湖中的魚都無影無蹤了呢?難道是被外星人一起轉移到別的地方
去了嗎?這種種的疑問讓人類無從解釋,喬治湖“變幻湖”的別名真是名副其實,但是喬治湖變幻的原因一直是個問號,懸掛在探索大自然奧秘的科學家的心頭。
界限分明的雙層湖
在同一個湖泊裏,上下卻是兩種不同的水,你覺得可能嗎?眾所周知的現象是,由於風和水流的帶動,湖水通常上下攪動而溶合在一起,可是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和巴羅角有這麼一個努烏克湖,卻水層分明,保持著明顯的分界線,上層是淡水,下層是鹹水,在這兩個水層裏甚至生活著完全不同的魚類和植物,可謂是神奇至極。
最早發現這個秘密的是一個愛斯基摩人,很久以前,他來到這裏捕魚。他一網撒下去,發現竟然有的是淡水魚,有的卻是鹹水魚,這怎麼可能呢?他大吃一驚,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把魚都看錯了。他仔細辨認之後,終於肯定確實是兩種魚,一種是當地的淡水魚,一種是近海的海水魚。他接著又連撒了幾網,捕上來的還是有淡水魚和鹹水魚。太奇怪了,怎麼會有這麼蹊蹺的事情——在同一個湖裏竟會出產兩種水裏的魚,這難道不是上帝賜予我們漁民的福嗎?他高興極了,並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族人,於是,人們都來到這個湖裏捕魚,看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而事實正如這個漁民說的一樣,千真萬確,絲毫不差。
這個消息就像長了翅膀,很快傳到了各地,同樣也傳到了一位生物學家的耳朵裏。於是,這位生物學家很快動身來到了努烏克湖。在當地漁民的幫助下,他很快弄清了這個湖裏所產的淡水魚和海魚的種類。可是,這個湖裏為什麼會產出兩種魚,一時半會兒還是弄不清楚。
這位生物學家又請來了潛水員,之後自己索性也穿上了潛水衣,一次次潛入湖底,並分層取水樣,目測和取樣都證實了一個奇妙的發現——在該湖離湖麵2米深的地方,竟存在著一層淡水層和鹹水層的分界線!
也許你還不了解這個發現究竟意味著什麼。要想了解雙層湖的神奇之處,我們得先做一個實驗,先拿半杯鹽水,再往裏倒半杯清水,稍稍攪拌一下,你看到了什麼?拿起來喝一口,是鹹的還是淡的呢?再拿一根吸管,伸到一半或者更深一點的地方吸一口,味道又是什麼樣的呢?對於這三個問題,你甚至不用做這個實驗,憑著我們的常識,我們就能很輕鬆地得出結論——這杯水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喝起來都是一個味道,帶著淡淡的鹹味。可是雙層湖則不然,有一條明顯的界限把水一劈為兩層, 使淡水層和鹹水層分明, 這就說明了這個湖的湖水上下並不摻和。湖水分兩層。上層是淡水,生活著淡水魚類等;下層是略帶苦味的鹹水,生活著的各種動植物卻同北冰洋的生物完全相似。上層的生物與下層的生物互不往來,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水域中。水層的分界線位於湖麵以下2米處,界麵十分清晰,兩層湖水的顏色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