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冬天(1 / 1)

冬,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記憶中是六歲,那時應該是我最早接觸掙錢,小時候對錢的概念並不大,隻知道100的我花不出去。

挖竹筍也是從那年開始的吧。

院子的伯伯叔叔阿姨們也都還年輕。

老爸老媽起的很早,先是給豬煮豬食,給豬煮豬食的那口鍋很大,我感覺我甚至能在裏麵洗澡,一般來說我就是從煮豬食的時候醒,因為刀劈柴火的聲音很大,左手扶著柴火,右手拿著刀,先是輕輕的在柴火中間來上那麼一刀,讓刀可以卡在柴火上,右手再抬起來,把柴火往墩子上砸去,砰的一聲就劈開了。

杉樹掉的幹枝是很好的引火柴,當然還有幹的竹枝。

煮了豬食,就該做飯了,家裏的灶台並不高,當然這是對現在的我而言,在那時候還是挺高的,高到我想看裏麵炒的什麼菜都要墊起腳,之後在家 我也自己也做飯炒菜,不過需要踩在凳子上操作罷了。

伯伯叔叔阿姨們有時候比我們早有時候比我們晚,這是不固定的,他們早了就等我們,我們早了就等他們。

再說說我的裝備,一把專門去買的小號的鋤頭和一個裝豬飼料的小口袋,這一出去就是一整天當然會帶上吃食,具體有哪些我都忘的七七八八的,我就記得有橘子了,因為老媽喜歡吃橘子,就這樣一大隊人馬就出發了。

我們那裏山高林大,去挖竹筍總是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早上七點多走,得走到九點多才到目的地吧,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那麼遠,那時候沒想過這些問題。

到地方後,就各自開挖,記得有個伯伯教過我用腳踩的方法,腳踩那裏比較鬆軟就往那裏挖、還有看小土包,一個孤零零的小土包,得有裂縫才行,腳踩的不一定有,但小土包,有裂縫的小土包,有的幾率還是挺大的。

新手總是有新手大禮包,大概是眼神比較好,我隻挖那種小土包,後來有的叔叔伯伯就發現了我這一特點,就等我挖了之後就就教我,要把剩下的竹鞭理完,何為理完呢,就是跟著竹鞭一直挖,竹鞭有時候就像過山車一樣,在泥土裏起起伏伏,以我的實力去理竹鞭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後我就放棄了,實在是挖不動了,這也是麼法子的事,後來聽老媽說叔叔伯伯們在我留下的“遺址”裏挖到不少好東西,而且都挺大的。那時候我挺無奈的,再說說為什麼他們能在我挖過的地方能取走大竹筍,他們正值壯年,我挖到許多地方就挖不動了,有的地方土質硬,有的地方石頭多,有的地方挺深的,能挖到大竹筍的竹鞭都挺深的,真的隻有那些個叔叔伯伯們才能挖得動,有些深的我甚至都能站裏麵從外麵看不到我的頭,當然也是我那時候不高,估摸著隻有一米一二吧。

大概一兩點鍾是吃午飯的時候,吃午飯的時候會坐到離不遠的地方,好像都是些餅幹八寶粥之類的,吃完就去找水,大山裏水資源還是挺多的,找到一個小水塘直接趴著喝,喝的時候能聽到或者說是感覺得到,那水順著你的喉嚨流到了你的肚子裏麵,還是比較甘甜的。

我一般隻能挖半天,小小的身板挖不動了,也有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我越幹越沒勁,越沒勁挖的也就越少,如此循環,不過這樣也挺好,至少第二天能繼續去挖。

一天的時間還是很快的,還要走一兩個小時的路才能回家,所以得提前了,回家的路會慢一些的,因為大家的肩膀上扛著一天的勞動成果,我也不例外,我挖的多的時候能挖個十來斤,那一口袋的竹筍再我背上晃來晃去,基本上我隻要扛一半的路程,因為老爸幹完活之後會來接我和老媽。

回家的路邊還有樹莓不知道你們見過沒有,有紅色的和黃色的,幾顆小顆粒長在一起,摘一些放在手心一口吃掉,酸酸甜甜的,太久沒吃了,也不知道是黃的酸一點還是紅的酸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