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結束後,正式開啟了大學生活。大家一度都以為得到了解放。因為在每個大學生的高中時代,總會碰到一個,或許還不止一個這樣的老師,他們曾經對自己說,大學是天堂,高中所受的磨難,將會在大學裏得到回報,高中沒日沒夜的學習,大學就輕鬆很多,高中不許談戀愛,大學就能自由戀愛……那些沒日沒夜備戰高考的日子,隻要挨過去了,就能迎來無限光芒的未來。那些老師在學生高中的歲月裏,總能在大家將要氣餒的時刻,化身成上帝告訴大家,隻要再忍忍,大學就超脫了。
但,到了大學,至少是到了J大,大家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忍忍之後,不是超脫,而是接著再忍。
J大一共分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更村一點,北校區更接近市區一點。論學習氛圍,那南校區更勝一籌。因為畢竟村裏,實在是沒什麼娛樂設施。
J大畢業有一項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必須通過英語四級。所以為了全麵提升畢業率,領導們未雨綢繆高屋建瓴,決定嚴抓四級通過率,而且必須從大一就開始抓起。為了便於管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集中管理。於是所有的大一學生,都被統一放在了更適合學習的南校區。學校針對南校區大一學生的管理,還專門成立了教學行政機構——一年級教學工作部,簡稱一工部。
一工部有三大任務,重點對新生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塑造和培養:養成良好習慣,學好基礎知識,適應大學生活。而終極目標隻有一個:考過英語四級。
集中管理隻是表麵,為了貫徹領導的指示,一工部對集中管理進行了深入的詮釋,並高標準嚴要求地落地實施。於是南校區的新生學習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不僅有早自習,還有晚自習。早自習讀英語,晚自習聽英語。同學們之間還“自發”地成立了英語角,英語學習互助小組,英語演講團等眾多組織。總而言之,整個J大南校區擁有極其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連宿管大爺和食堂大媽,都能飆上幾句。
丁曉光宿舍在老大徐大多的帶領下,強行組織了英語俱樂部,大家都被迫加入。俱樂部的中文名字叫英語必勝克,大家絞盡腦汁,翻譯成了英文,叫fuck English Club。
為了營造英語氛圍,大家再次擁有了英文外號。為了便於記憶,大家投票決議,外號都從自己的中文名字裏取一個字,翻譯成英文。於是徐大多被稱為Big,石帥叫Stone,丁曉光叫Small,苟富貴叫Rich,付楊叫Pay,大家本來給史西西起名West,結果他本人很草率,給自己起了個Shit。
俱樂部的要求是,每天在宿舍必須進行英文交流。每周的宿舍座談會,可以破例說中文,但座談會也必須增加英文交流這一額外項目。在堅持兩周後,全宿舍除了老徐外,全員通過了俱樂部最後一次決議:強製取締fuck English Club。因為大家實在是受不了。比如,大家叫大使去吃飯,還得說:Shit,let\u0027s go eat together。
之後丁曉光的宿舍,英語學習那就是隨意生長。整個大一學生的心態和狀態大概也是如此。
在一工部英明領導下,J大每年大一學生的英語四級通過率就能達到90%。而到了丁曉光這一屆90後,一工部的領導突然像是找到新的G點,向校領導拍著胸脯表態,新生代必有新氣象,必須要發揚大無畏之精神,大膽攀高峰。人有多大膽,通過率就多高產。沒有更高,隻有最高,勢必實現更大的突破,一舉殺進95%。於是這一屆的新人學習氛圍更濃烈了,不僅有早自習,晚自習,連周末都得安排固定的英語學習時間。
隻是後來的數據表明,這一屆新人帶不動,在攀登高峰時掉了下來,不僅沒有爬得更高,還出現了滑坡,掉出了原來的位置,四級通過率直接掉到了80%。作為主要是90後的一屆大學生,領導對90後的前途深表擔憂,直言這是吃不了苦,垮掉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