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分卻是考斷案。

田修看完後隻覺得又是什麼“二母爭一子”,又是什麼“兩家爭一牛”,思來想去,田修直接寫下一個“各打五十大板”。

來到最後一部分,田修看到考的是策問,問的是如何治理好百姓,田修隻覺得是問對人了,於是回想起所學的四書五經,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

幾個時辰後,有差役敲鼓以示結束。

“結束,收卷!”李昭一聲令下,一群差役將卷子收了上來,士子們也陸續走出太守府。

“田兄,答得如何?”雁門世家子弟湊了上來,問候道。

“答道還行,隻是還沒用全力。”田修故作謙虛道。

“那便是第一了,快快請我們去喝酒!”

一幫子嘻嘻鬧鬧地往酒樓而去。

“誌才,元皓,辛苦你們了!”李昭將收來的卷子交給戲誌才和田豐,自己當起甩手掌櫃。

“元皓兄……”戲誌才看著田豐,也想甩包袱,但被田豐剛毅的眼神嚇退,終究是沒那個膽。

幾天之後,李昭再次來到太守府衙。

“誌才,你這麼瘦了不少?”李昭關切地問道。

“主公,我確實長見識了,真是無奇不有啊!”戲誌才搖搖頭道。

田豐也是眉頭緊鎖,交給李昭十四份卷子。

李昭看了看,答得最好的那張李昭因為糊住了名字看不出是誰的,但他猜是杜畿的。剩下的十三張答得也沒多好,多是勉強及格,但將這些挑出說明其他的更爛。

“終究是官小了,沒有什麼大才來。”李昭歎了口氣,但能收獲杜畿已經很滿足了。

李昭拆開十四張卷子的名字,不出他所料,那張是杜畿的,剩下的人他也都接觸過,政治在60到70之間,擔任縣令綽綽有餘。其中十個是寒門,三個是世家,但都是雁門郡外的世家,也算是可以接受,雁門本地的世家沒有錄用一個。

“將這些名字張貼在府衙門前。”李昭吩咐道。

很快就有差役敲鑼打鼓地到府衙門前張榜。李昭也是想弄出以後的科舉製,所以都依照科舉的流程來。

“快,太守張貼公告了,我們快去看看!”

士子們都湧在府門前,那些寒門士子無一不在祈禱自己被錄用。

“先恭喜田兄了!”田修被一幫子世家子弟簇擁著。

“哪裏哪裏。”田修擺擺手,心裏卻十分受用。

“第一名:京兆杜畿,杜伯侯!”差役大聲喊道。

杜畿聽到自己的名字,也不奇怪,向周圍為自己道賀的士子道了聲謝。

“快進府見太守吧。”差役指引道。

於是杜畿在眾人的目光下走入太守府。

“可惜,第一名卻被人搶了。”田修努努嘴道。

“第二名!”

“第三名!”

……

“第十四名!”

差役報完十四個名字,沒選上的人紛紛大呼失望,十四個縣令的名額都被人搶了。

“怎麼可能沒我呢!”田修大叫道。

差役沒有理他。

“入榜的都是那些寒門,這是太守黑幕!”田修想要引起世家子弟的注意,讓他們支援自己。

“你說誰是寒門!我家公子可是太原王氏出身,你算個什麼東西!”一名世家的奴仆罵道。

一聽是太原王氏,田修立馬縮了頭,跟太原王氏一比,他雁門田氏確實不算什麼。

於是田修隻好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