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為眾將升了官,李昭也就打算擴大他們的部隊編製,於是李昭對各部進行了一些調整。
首先是玄甲軍,李昭讓張遼、徐晃卸任玄甲軍的統領,將一萬玄甲軍全部交給了趙雲來統率。
張遼、徐晃各自再招募士兵,組成兩支步騎混成軍團。一支軍團一萬人,要求有七千步兵,三千騎兵。
黃忠也進行擴兵,再招募五千人,將編製擴大到一萬北府兵。
公孫瓚、高順則保持不變 分別還是三千人和五千人。典韋的親衛也一樣保持一千人的規模。
總計四萬九千人的軍隊,其中步兵三萬,騎兵一萬九千人。
如此,就要在幽州進行征兵了,幽州有二百多萬人口,按照十人養一兵,可以征兵二十萬。但李昭奉行精兵主義,寧缺毋濫。
而且李昭給部隊都發足了軍餉,一名士兵可以憑借軍餉過上溫飽的生活,更有撫恤金等政策。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軍費是筆天文數字,要是真征二十萬兵,那財政就會立刻宣布破產。
李昭可不想被士兵鬧響,就先征這麼多兵吧,於是李昭讓戲誌才寫了份征兵文書,發往各郡。
新征的士兵自然要經過李昭的升級,李昭的經驗值從未如此多過,單純升級士兵就能升級十萬人,可惜大頭是裝備。
李昭也想自己生產裝備,於是找來廣陽郡的工官令。
“使君,有何事找卑職?”廣陽郡的工官令叫趙成,是個年過半百的小老頭。
工官是各個郡國所設的機構,主要負責冶鐵、煉銅、鑄錢、兵器等事務,長官叫工官令。
“薊縣的工匠能否打造這個?”李昭拿來一具明光鎧,問向趙成。
趙成看了看這具明光鎧,又用手摸了摸,仔細端詳一番,然後道:“使君,明光鎧我見過,但沒見過工藝如此複雜的明光鎧,這胸口的兩片護心鏡怕是隻有幾位老工匠能打造。”
李昭得到這個答案並不奇怪,這明光鎧是係統升級的,可以說是明光鎧中的極品。東漢的明光鎧還隻是初期階段,工藝還很粗糙。
沒事,至少能造出,造得醜點也能用。
“那打造一具要耗費多少,要多久?”
趙成畢竟經驗老道,稍微一算給出答案:“使君,造這一具鎧甲要耗鐵二十斤,需要四十位工匠,打造二百天。”
“這麼久!”李昭有些意外,二十斤鐵還好說,他有的是烏桓人挖鐵礦。但二百多天就太久了,還要四十位工匠,而且還隻是一具,這產能簡直不要太低。
果然這經驗值是省不了了,李昭一陣失望,畢竟明光鎧是這個時代鎧甲技術的頂峰。
“那打造一具兩襠鐵鎧呢?”兩襠鐵鎧作為兩漢最為流行的鎧甲,防護麵積比明光鎧小的多,但便於製造,產能要高不少。
更重要的是李昭能用係統將兩襠鎧升級為明光鎧,隻用一百經驗值,比起從破爛貨開始升級要節省了不少,如今李昭是能省一點是一點。
“打造一具兩襠鐵鎧要快不少,一名老練的工匠一個月便可造一具。”趙成回答道。
這個速度李昭還算滿意,明光鎧有技術壁壘,不是所有工匠都能造護心鏡,而兩襠鎧就沒這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