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是害苦了我啊!”李昭在得知了洛陽發生的事之後,對著部下們發出一聲感歎。
“我隻是想著匡扶漢室,哪裏想當這什麼王啊!”李昭自顧自地推脫道。
一旁的曹操聽後,投以了鄙視的眼光。
裝吧,要是你真這麼想,那戲誌才他們哪裏敢這麼幹!
部下們也都直接當李昭的話跟沒說一樣,都一一跪地。
“恭喜晉王!”大家一齊恭賀道。
晉王,這是給李昭的封號。
對於李昭的封號,洛陽可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討論。
有人提議按照李昭發跡的地方雁門郡來定,封代王。
但立馬就有人反對,認為代國是小國,不足以匹配李昭的功績,而且李昭真正的基本盤應該是幽州,應該稱燕王。
代王派於是迅速被擊敗,這實在是比不過燕王。
接著又有人認為應該按照出身地來封,李昭出身太原郡,該從晉、趙兩個裏麵選。
這一提議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因為雁門郡古時也屬於晉、趙兩國,可以完美地兼顧出身和發跡地。
燕王派很快落敗。
最後大家根據晉王還是趙王開始爭論不休,最終晉這一稱號獲勝。
晉乃大國之號,相比於趙王,更顯氣派,對這一結果,沒有人表示反對。
於是,李昭就成了晉王。
但洛陽的大家不知道,李昭卻不是很滿意這個晉王。
“春秋時,晉或許是大國,但……”
李昭心中默默吐槽著,晉這個王號,確實很重要,後世的藩王裏晉王實力都不弱,例如楊廣、李治、李存勖、柴榮。
但是,李昭接受了這一封號,大概率以後稱皇帝的話,也要以晉為國號了。
可是晉作為國號可就被後世玩壞了。
不說開啟了指洛水為誓、當街殺天子這種顯赫的司馬家,西東晉簡直就是個能窩囊朝代。
更不用說石敬瑭的後晉,那是能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的存在。
這讓晉在李昭心中的地位下降許多,因此李昭怎麼也開心不起來。
“唉,不管了,大不了後麵改個國號,後世又不是沒人幹過。”李昭心中默默想道。
至此,李昭終於是與冠軍侯說再見了,從今日起,他就是晉王了!
“傳令下去,犒賞三軍!”李昭笑著宣布道。
當了王怎麼能不讓手底下人與之同樂一番呢?
眾將都喜笑顏開,於是,下邳城內接連幾天都大開宴席,甚至城內的百姓也能沾光得到賞錢。
百姓拿了好處,自然也都對李昭當上晉王表示恭喜。
至於什麼高祖的盟誓不盟誓,百姓才不會真的管,真的要是對漢室忠心耿耿,那也不會有黃巾之亂了。
現實就是誰給他們好處,他們跟誰。
而真正會心存漢室的隻有那些在大漢的既得利益者,世家大族們,但他們在李昭的刀下,心驚膽戰,夾著尾巴做人,哪裏敢跳出來反對。
李昭稱王的消息,也傳到了孫堅那邊。
對此,正在舔傷口的孫堅可不敢有什麼微詞,於是再次派使者過來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