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天的航行,李昭的艦隊終於是到達了瀛州。
瀛州,本來是應該叫做瀛洲,但是李昭為了保持與大漢十三州的統一,故而改成了瀛州。
而李昭此次登陸的港口,屬於登瀛縣,此處大概位於後世的長崎所在。
因為太史慈第一次就是在此處登陸,故而給此處命名登瀛縣,作為瀛州的治所所在。
登瀛的港口沒有青州的大,但也初具規模,可以看見許多勞工正在勞作建設。
船隻還未登陸,孫策就遠遠望見了許多身材矮小的勞工正在勞作。
“哼,我還以為晉王有多宅心仁厚,竟然連異族的孩童都不放過,竟然用作奴隸!”孫策微微皺眉。
孫策自以為這是抓住了李昭的黑點,畢竟連草原上的遊牧,都會放過沒超過車輪的孩童不殺。
孫家在對付山越時,也不會拿山越的孩童怎麼樣,而是教化他們。
李昭沒有辯解,而太史慈則是哈哈大笑。
“孩童,二三十歲之人也能是孩童嗎?”太史慈笑著反問道。
“嗯?”孫策不解。
太史慈於是解釋道:“那些都是倭人,倭人矮小,哪怕是青壯也是那般高,哪裏會是孩童呢!”
孫策將信將疑,而等到艦隊靠近港口,孫策這才看清了這些勞工的樣貌。
這一個個的,臉上都有皺紋了,甚至有的都還有白發,哪裏像是兒童的樣子。
孫策這才相信了太史慈的話。
“這倭人長的也太矮了吧,難怪叫做倭人。”孫策看著還沒自己腰高的倭人嘖嘖稱奇。
整個登瀛港的運作十分有序,李昭的艦隊一靠岸,馬上就有倭人來牽繩,打好木板。
“大哥大姐過年好,我是你的兒,你是我的爺。”
李昭的軍隊開始從船上下來,一些倭人諂媚地對李昭的軍隊搭著笑臉,操著一股大佐口音說著這些漢話。
李昭一臉問號,哪裏來的大姐?眼下哪裏是過年了?
“嘿嘿,晉王,都是一些漢人百姓教的。”太史慈尷尬地笑著說道。
李昭仔細一看,這港口也是有許多漢人的,漢人與倭人之間很好辨認,漢人留著長發,束發髻,體型較高,而倭人則是短發,身材矮小。
這些漢人都是監工,監督著倭人勞作,倭人隻要稍有懈怠,漢人就會抽一鞭子,讓他們加快速度。
李昭看了,沒有一絲同情倭人,而是問道太史慈:“這瀛洲有漢人多少了?”
“回稟晉王,已經遷來了五百戶人。”太史慈答道。
“還是太少了。”李昭搖搖頭,五百戶,大概也就兩千多人,必須得提高這裏漢人的占比。
“晉王,因為最近晉王治下太平,百姓生活安樂,沒有多少百姓願意遷來此處,這五百戶,還是我好說歹說,從東北三郡要來的。”太史慈訴苦道。
沒有李昭的命令,太史慈沒辦法強行遷徙人口,而漢人又安土重遷,沒有多少人樂意到這來,故而前來的人口較少。
“晉王,別在這港口久待了,前去登瀛縣看看吧。”太史慈道,想要讓李昭看看他們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