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醫對女性生殖及不孕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女性的月經、孕育等特殊功能,是髒腑、經絡、氣血乃至天癸的生理功能作用於胞宮的表現。其中,髒腑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是行經、養胎的物質基礎;經絡是聯絡髒腑、運行氣血的道路;天癸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基本物質。因此,女性月經胎孕等生理特點,與髒腑、經絡、氣血、天癸、胞宮等有密切的聯係。
一、衝任督帶四脈與胞宮
衝、任、督、帶四脈與胞宮關係密切。胞宮為奇恒之腑,而衝、任、督、帶四脈屬於奇經,上聯十二經脈。其中衝、任、督脈下起於胞宮,上與帶脈交會,因此,胞宮的生理功能主要與衝、任、督、帶四脈的功能有關。
1.衝脈與胞宮
衝脈起於胞宮,與十二經相通。其上行支與諸陽經相通,可使衝脈之血得以溫化;另一支與足陽明胃經相通,而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衝脈既受先天腎氣的支持,也受後天水穀精氣的滋養,先天、後天之氣皆彙聚於衝脈,對維持女性胎孕等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衝脈又為十二經氣血彙聚之處,為全身氣血運行的要衝,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衝脈的氣血充盛,才能使胞宮具有行經、胎孕等功能。
2.任脈與胞宮
任脈起於胞中。其循行下出會陰,向前沿腹中線上行,經咽喉,再上行環唇,分行至目眶下。任脈與胃脈交會於承漿,得胃氣以濡養。肝足厥陰之脈與任脈交會於曲骨穴,脾足太陰之脈與任脈交會於中極,腎足少陰之脈與任脈交會於關元,任脈與肝、脾、腎三經分別交會於曲骨、中極、關元穴,以取三經之精血以為養。任脈主一身之陰,精、血、津液均有任脈總司,稱為“陰脈之海”。“謂任脈者,女子得之以妊養也”,任脈為人體妊養之本而主胞胎。任脈氣通,能使胞宮具有行經、胎孕等功能。
3.督脈與胞宮
“督乃陽脈之海,其脈起於腎下胞中也”(《奇經八脈考》)。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上行,至項風府穴處絡腦,並由項沿頭正中線向上、向前、向下至上唇係帶,齦交穴處。在與髒腑的功能上,督脈與肝脈會於巔頂,得肝氣以為用;督脈“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腎相通,得腎中命火溫養;督脈“上貫心入喉”,與心相通,得君火之助;督脈起於目內眥,與足太陽經脈相通,行身背而主一身之陽,得相火、命火、君火之助,稱為“陽脈之海”。督脈與任脈相互貫通,同出於會陰,任主陰而督主陽,二脈交會於齦交穴,維持人體陰陽脈氣的平衡,維持胞宮正常的生理功能。
4.帶脈與胞宮
《難經》提出:“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說明帶脈橫行於腰部,總束諸經。《素問·痿論》指出:“衝脈者……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唐·王冰指出:“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臍而上”。表明橫行之帶脈與縱行之衝、任、督三脈交會,並通過衝、任、督脈間接地連接胞宮。
足太陽之脈借督脈通於帶脈,則督帶相通。《針灸甲乙經》指出:“維道……足少陽、帶脈之會”,《素問·痿論》說:“足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靈樞·經別》說:“足少陰之正……當十四椎(腎俞),出屬帶脈”;又因帶脈與任、督相通,也能與肝、脾相通。因此帶脈與足三陰、足三陽諸經相通,帶脈取肝、脾、腎等諸經之氣血以為用。約束衝、任、督三脈,維持胞宮生理活動。
衝、任、督三脈下起胞宮,上與帶脈交會,衝、任、督、帶又上連十二經脈,與髒腑相通,把胞宮與整體經脈聯係在一起。正因為衝、任、督、帶四脈與十二經相通,並存蓄十二經之氣血,所以衝、任、督、帶四脈才能以髒腑為基礎,支配著胞宮的功能。
二、髒腑與胞宮
髒腑的功能活動是人體生命的根本。津、液、精、神、衛、氣、營、血都是髒腑所化生,胞宮的行經、胎孕的生理功能也是由髒腑的滋養實現的。髒腑功能和經脈與胞宮關係密切。
1.腎與胞宮
《素問·奇病論》指出:“胞絡者,係於腎”,表明腎與胞宮有經絡聯係。腎脈與任脈交會於“關元”,與衝脈下行支相並而行,與督脈同是“貫脊屬腎”,所以腎脈又通過衝、任、督三脈與胞宮相聯係。在功能上,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根本;而且精又為化血之源,直接為胞宮的行經、胎孕提供物質基礎。腎主生殖,而胞宮的功能就是生殖功能,可見腎與胞宮功能是一致的。由於腎與胞宮有密切的經絡聯係和功能上的一致性,而使二者關係最為密切。女子發育到一定時期後,腎氣旺盛,靠天癸的作用逐漸生化、充實,促成胞宮有經、孕、產、育的生理功能。
2.肝與胞宮
肝脈與任脈交會於“曲骨”,與督脈交會於“百會”,與衝脈交會於“三陰交”,肝脈通過衝、任、督三脈與胞宮相聯係。在功能上,肝藏血,調節血量,主疏泄,司血海,而胞宮行經和胎孕的生理功能恰是以血為用的,因此,肝對胞宮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肝主疏泄,腎主藏精,肝腎協調,能使月經定期藏瀉,排卵功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