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言情小說,盡在言情後花園。請記住本站:言情後花園www.yqhhy.cc

最後一刀切割完畢,郝慈將刀子抽了出來,接著這才招呼年輕的小子幫她把駱駝肉、筋、骨頭和駝峰全部搬出來。

那兩個年輕小子愣愣地走上前去,手剛挨了一下那一具貌似完整的駱駝屍體,那原本還維持著駱駝形狀的屍體瞬間如土委地,肉塊、蹄筋、骨頭和駝峰全部自動分開來了。

圍觀群眾見狀,久久不能言語,而郝慈隨即又將這隻駱駝和前兩隻已經被殺好的駱駝的四個蹄子給卸了下來,準備帶回去將掌心弄出來,到時候烹飪一道扒駝掌——駝掌自古便是滋補的“八珍”之一,齊名於“熊掌”,一隻駱駝蹄子重兩公斤,但掌心嫩肉起下來不過才50克,由此可見其珍貴之處了。

扒駝掌,必須選用其掌心肉質鮮嫩的部位,再加入五花肉、豬蹄、老雞和十多種溫補的中草藥,用文火燉製五六個小時入味,燉好後,還需放入特製的高湯中蒸透,最後將駝掌切片,同上等火腿、白靈菇等原料扒製而成,成菜亮汁亮芡,十分美觀,含在口中,駝掌的鮮香滑嫩,火腿的鹹中帶甘,白靈菇的軟嫩爽脆,相互交融,滋味無可比擬。

另外在周密的《癸辛雜識續集上·駝峰》上有記載:“駝峰之雋,列於八珍。”可見自古駝峰亦是美味珍品。

不過這駝峰古人奉為八珍,估摸著是因為古人吃油水吃的少,因為這駝峰是駱駝儲存脂肪的地方,裏頭全是膠質脂肪,雖說質地柔嫩而又腴潤,但現代人吃起來還是會覺得肥膩了些。

因為駝峰裏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不宜燉煮,最好用溜、燒、炸、炒、扒等烹調方法,郝慈當年可是拜過滿漢樓的大師傅學藝的,所以難得有原料,她就準備來一道滿漢全席裏頭的菜——金錢駝峰絲。

這金錢駝峰絲做法不難,就是原料比較難找到,首先得有駝峰絲和飛龍(榛雞)肉,將駝峰絲用開水加入山楂汁兒(去腥膻味兒)汆兩遍撈出,飛龍取其肉剁成茸,然後加入雞蛋清、鹽和胡椒粉不停攪拌上勁兒入味製成金錢狀,上屜蒸熟取出碼盤。

接著炒鍋中加底油,放入蔥、薑、蒜絲稍炸,放人已經汆好去了腥膻味的駝峰絲迅速翻炒,放鹽、料酒、糖、醬油、少許醋進行調味,最後淋入香油、椒油就可以出鍋盛盤了。

而駱駝肉的做法就多了,煎炒煮炸蒸燜燉,紅燒黃煨白扒,熬湯涼拌做鍋貼兒,但凡是能想到的料理方法,郝慈都做了個遍,一隻三百多公斤的駱駝,她愣是差點兒做了一次駱駝版的滿漢全席出來。

殺駱駝一天,醃製駱駝一天,第三天才終於到了烤駱駝的重頭戲。

在烤駱駝之前,邏些城的工匠們就已經在城中空曠處壘好了一個直徑超過10米、高約莫8米的大饢坑,這個饢坑一次可以烤製兩峰重達400公斤的駱駝,要將駱駝徹底烤熟能吃,得花將近12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