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師的話音落下,整間教室的畫麵開始變換起來。
一個男人出現在教室中間,男人二十多歲,應該是剛大學畢業,還在找工作的青年。
青年站在一間店門口,大聲喊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青年窮!我還會再回來的。”
青年罵罵咧咧的離開,繼續去尋找下一份工作。
身影消失,畫麵再次變換,流水線裏,青年勞碌麻木的身影出現。
“不是自動化生產用不起,而是低價勞動力更具性價比。”
……
畫麵再次變換,青年忍受不了流水線的工作,離職後當上了保安。
“少走三十年彎路。”
……
“幾萬聯邦點,幹嘛拚命!”
青年掃著大街,一臉鬱悶,狠狠地揮動掃帚。卷起的氣流攜帶著灰塵撲到過路人的臉上。
那人臉色一黑,一拳頭就擺了過來,青年倒在地上。
畫麵轉動。
青年拿著賠償款在一間逼仄的屋子裏搞起了直播。
他使勁扭動著身體,烏黑的眼圈擠出一絲笑意,為了發財,麵子算什麼?
然而直播間的觀眾並不買賬。一個打賞的都沒有,純當看笑話。
畫麵漸漸破碎,青年手中的賠償漸漸消失。
當破碎的畫麵重新組合,天旋地轉,青年已經流落街頭,在街邊乞討。
畫麵又變動多次,超市裏的收銀員,工地裏的架子工,風雨無阻跑外賣,烈日炎炎擺地攤。
麻木,迷茫,勞累,痛苦。
當初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同一句笑話。
青年在自嘲中慢慢變為中年,一事無成,一無所有,如從前那樣。
生活的意義仿佛已經失去,或許從開始,它便是沒有意義的。
最終,中年人在一處橋邊,與一個乞丐訴說完自己的一生後,投河自盡。
當畫麵播放完,這節課已經過了一半多的時間。
老師在講台上提問道:“有沒有同學說一下這篇課文的觀後感?”
“老師,我!”一個學生舉起手。
“好,那位同學,你來說一下自己的觀後感。”
學生站起身道:“直播的時候不能光顧著跳舞,應該多與觀眾互動,比如一個啤酒叫十聲爸爸。”
“好,這位同學的想法很不錯,坐下吧,還有其他同學嗎?”
又一個學生舉起手,“老師,我,我也有好多感悟!”
“說說你的感悟。”
“掃大街應該趁著沒人的時候,比如我們可以半夜起來掃地。”
“老師,我也有感悟。”
“自己當老板,就沒有那麼多麻煩了!”
此話一出,引起全班同學注視,就連老師都忍俊不禁。
“這位同學坐下吧,老師祝你有個好前程。下一位同學,還有誰想說的嗎?”
“老師,我!”
“送外賣的時候穿雨衣可能會引起顧客不滿,這樣好評率會下降,我建議穿防水的衣服。”
“可以,這位同學別出心裁,以後要跑外賣的同學可以記下。”
“老師,我認為不應該光顧著工作,也應該常回家看看。”
“嗯,這位同學,現在說說可以,考試的時候就不要說了,資本家們不喜歡。”
……
“叮鈴鈴鈴!”
一堂課結束了,教室恢複原狀,但莫雲的精神還有些恍惚,這節課刷新了他的三觀,這些人的觀後感好奇怪,他感覺自己……有些病了。
“下課!”講台上的老師大喊道。
一群學生起立,彎腰恭敬道:“老師再見!”
“來一位同學,跟著老師去辦公室拿奶。”
“老師,我!”一個學生走上前,跟著老師出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