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機板車的當天,楊建國就聯係了楊和,告訴他自己買了輛貨車。
楊和對楊建國也實在夠意思,第二天就到家裏來帶著楊建國直奔港灣,當時楊歡在學校裏麵補習,所以沒遇上,但是後來楊建國回來時,把楊和在港灣那邊如何如何威風八麵說得是眉飛色舞,這不禁讓楊歡更加好奇。
有了楊和這條線,楊建國很快搶走港灣改造的一半貨物運輸業務,每天還是跟以前一樣早出晚歸,但卻比以前輕鬆,隻是單純的開車送貨,至少不用象以前拉貨時那樣自己裝卸,再加上機板車拉貨多,運費劃算,周圍村子裏很多有貨的甚至三兩個把貨合在一起,讓楊建國趕早或者晚上給他們送一車,賺點外快。
不僅如此,承包沿海通道和漁港改造的建築商是外地來的,他們對石門市的很多情況都不熟悉,很多材料比如說細沙、石子、方磚等建材都被人給坑了。
楊建國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格子村周圍幾個村落的人際關係不錯,楊歡得知這種情況之後,立即鼓動楊建國去聯係幾個建築材料商,介紹他們直接去跟建築隊談,價格自然是比原來的低,而且還能給楊建國一些抽成。
如此一來二去,楊建國在建築隊裏是越來越能說得上話,再加上他為人謙和,做事勤勞穩重,再加上楊和的關係,慢慢得,建築隊裏很多材料的采購甚至都委托給楊建國去辦。
放暑假的時候,楊歡也曾經跟楊建國的車到港灣和沿海通道去走了一圈,感覺還是跟自己記憶中的那些一樣,看來都沒怎麼變,而現在的楊歡早已不是以前的沉默寡言了,現在的他活得跟條泥鰍似的,在建築隊裏混得很開,就連建築隊的老板都對楊建國說,楊歡這麼活,天生就是個做生意的材料。
楊建國雖然表麵上沒有說,但是心裏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買車,之所以能夠混到現在這個局麵,楊歡在背後的推動是功不可沒的,而對於外人的讚譽,他心裏高興,但是他卻也知道,楊歡現在年紀還小,不能太縱容,否則的話,日後怕是會聰明反被聰明誤,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楊建國哪裏知道,他的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經過了以前的一切,現在的楊歡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性格上都十分老成穩重,至少不會象他所擔心的那樣嬌縱。
不管怎樣,在這對父子倆的共同努力下,家境總算是開始逐漸好轉。
到了95年的9月,楊建國聽從了楊歡的建議,把這段時間賺來的錢又投了進去,又買了一輛機板車,把建築隊裏那個外地司機給擠出去,把建築隊的那些貨物運輸統統攬到手裏。
由於楊建國在建築隊裏很吃得開,所以他的這一舉動並沒有引起任何的不滿,建築隊的老板也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對他來說沒任何壞處,而且他也確實在很多方麵需要楊建國這熟悉當地情況的本地人幫忙,甚至於,他還打算在這項工程結束之後,跟楊建國談談,讓他跟著自己的建築隊走,反正他的建築隊如今的發展重點就是的石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