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理想與現實,未來和現在(1 / 2)

“我不再是李雲龍了,以後,我就是李曉明!”

附生在李曉明身上的李雲龍在心裏這樣對自己說道,他很清楚,以後到了學校後,他向同學介紹自己的時候,會說‘我叫李曉明’,李雲龍已經是他的過去式。

新生的李曉明開始坐在火車上,沉默地望著車窗外,通過窗外的景色可以感受到火車正在加速,雨越下越大,窗外很冷清,他的輪廓映在車窗上,他的眼睛有與實際年齡不符的深邃,此刻,他絲毫沒有睡意,他在想著自己的未來之路。

重生之前,李曉明大學的時候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而且學習成績很好,重生之後,他依舊學這個專業,所以,他根本不為自己未來的學業擔心,甚至前幾天,他動過不去上學,去創業的念頭……

但是,想到家人肯定不會答應,李曉明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學期間,我也可以創業。”

李曉明沒有放棄創業的念頭,他想到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他知道自己隻要把握住機會,肯定在互聯網領域成就一番事業,這不是讓家人過上富裕生活這麼簡單了。

“如今的我,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將來,我該幹些什麼呢?”

此時的李曉明比重生之前自信一百倍,他現在想著在最短的時間內賺最多的錢,想著賺錢的同時,他也在自己能夠為自己的祖國做一些什麼。

李曉明記得很清楚,重生之前,幾乎國內知名的網站都被國際資本染指,包括騰訊、阿裏巴巴等知名網站,那些網站的創始人吹噓引進自己多少風險投資的背後,他也看到了國際資本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獲取了豐厚的投資回報,為此他感到難過,不過,那時候的他無力去改變這一切。

“或許,如今的我,可以改變這一切!”

創業需要資金,可是此時,李曉明手裏隻有三千五百元,其中兩千六百元是學費和住宿費。

上火車之前,李曉明就已經決定暫時先不交學費,他知道自己就算交學費,學校也不會不讓他上學的。

“就算不交學費,我身上也隻有三千五百元,這點錢,我能夠幹什麼?”

李曉明很清楚,投資成立發展一個網站需要大量的資金,發展初期很難找到盈利點,可以說,絕大部分成功的網站都是用資金燒出來的,而他又不想自己將來成立的網站引進國際資本的風險投資,可是國內的風險投資機構目光短淺,或許說,現在國內的風險投資商太少了……

騰訊公司成立之初,推出即時聊天軟件後,注冊人數瘋長,公司運營成本增加,騰訊公司的創始人馬化騰本想把公司以100萬元的價錢賣掉,可是國內的企業家沒有眼光,在價格上談不攏,最高告吹。

軟件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

馬化騰隻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

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騰訊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後來,直到騰訊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