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四書題分別是:
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與文子同升諸公。
李禾看向第一題。
尊賢育才,以彰有德選自《孟子·告子》十六章,意思是尊重賢才來表彰有德行的人。
這是葵丘之盟諸侯約定的盟約,盟約一共有五條,分別是: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意思是第一條盟約說,誅責不孝之人,不要廢立世子,不要立妾為妻。第二條盟約說,尊貴賢人,養育人才,來表彰有德者。第三條盟約說,恭敬老人,慈愛幼小,不要怠慢貴賓和旅客。第四條盟約說,士人的官職不要世代相傳,公家職務不要兼任,錄用士子要取賢人,不要獨斷專行殺戮大夫。第五條盟約說,不要彎曲堤防〔而以鄰為壑〕,不要阻遏鄰國來采購糧食,不要有所封賞而不報告〔盟主〕。
當初簽訂盟約的五霸全部違反了盟約內容,而諸侯的臣子大夫卻不幫著勸導,反而順從他們,所以這些大夫們都是諸侯的罪人。
這道題要是破題便要以“德才”為切入點。
李禾開始在紙上打草稿,將自己需要的典故一一列舉,理清脈絡之後便打了個草稿,讀著沒有問題了便開始在答卷上作答了。
李禾將紙張小心的鋪平,用鎮紙壓好,然後逐字逐句寫了起來。
對:諸侯隆有德者以禮而養,有能者以恩,所以明貴德之義也——破題
(諸侯尊崇有德行的人,是靠禮儀來奉養自己,有能力的人靠恩惠,是用來彰明尊重德操的原則的)
夫人之有德,不可不貴之也,然非待人有等則德與才混,而無別矣,又何以貴德而使人知——承題
(有德行的人,不可以不用禮來供養,有能力的人德與才能混為一體,沒有任何區別,又憑什麼讓人崇尚德行又使人知道)
正文——勸哉葵丘以此為諸侯盟誓,其亦深為世道計歟,慨自姬轍既東,王綱解紐幸,而齊桓創霸上尊周室講,會葵丘一明天子之禁觀,其再命之辭若,曰人之躬行仁義,此有德者也,而多材多藝足以泛應非有才者乎......葵丘五禁,初命三事皆修身正家之要,而四命言用人,五命言睦鄰,無非格言也,故三王有霸,誠王道之不幸,而春秋有霸,亦世道之猶幸,孟子指五霸為三王之罪人,又以五霸律今之諸侯並及大夫焉,其所感深矣,況使孟子得用,當時吾見霸功盡黜,而王道大行也噫!
(葵丘以此為諸侯訂立盟約,這也是很為世道考慮的,感慨地從姬妾束麵而來,王綱慶幸在於王綱締造,而在周室中也能講述這個道理 關於同盟的人們,對有德的人來說應當用地位尊崇他們,而講信用的反而更加友好地對待他們......葵丘五種禁忌的初命,三件事都是修身正家之要,而四命書說用人,五命說和鄰國友好,無非都是格言,所以夏、商、周三代帝王有霸業,實在是王道的不幸,而春秋有諸侯稱霸,這也是世道的極致還是幸運的,孟子指張五霸為三王的罪人,又因五霸之道和今天的諸侯都受了霸主和大夫的感化,而他的行為是很完善的,何況是當時的霸主所能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