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青菱細一想,還真是。
她隻知道方燕茹和家裏關係不好,這麼多年沒寄過東西沒收過信,也不曾聽她提起過家裏人。
但具體是為什麼,她沒有刻意探究過,村裏人好像也知之甚少。
也許是因為即將去往和江省很近的滬市,也許是即將迎來離別,方燕茹有了幾分傾訴的衝動。
這是一個有了後娘就有後爹的俗套故事。
方燕茹的親媽在她八歲的時候,生二胎難產死了,大的小的都沒保住。
男人不會因為喪妻而停止腳步,她親媽死了還不到一年,她爸就再娶了。
她家條件也就那樣,自然不可能有黃花大閨女嫁進來,她爸娶的是個寡婦,帶著一個女兒,比方燕茹還大一歲。
有親媽和沒親媽,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後媽一開始剛嫁進來,顧忌方爸,做得還不敢太過分,但是她女兒的衣服永遠洗得幹幹淨淨,飯碗壓得嚴嚴實實,在這些小事上,差別就已經顯現了。
不知是男人的心粗,還是因為不在意,方爸從來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
又一年,後媽生了個兒子,把一心盼著兒子的方爸開心得廣發喜糖。
後媽和繼姐一個母憑子貴,一個再女憑母貴,方燕茹成了家裏最底端的人。
後媽坐月子的時候,家裏的飯都是方燕茹做,衣服她洗,連弟弟的尿布,也一應由她包了。
後媽嘴裏還振振有詞:“我可是給你們方家生的兒子,你這個做姐姐的,是不是姓方,不就該給我伺候月子嗎?”
真是好笑,同樣有著一半的血緣關係,就因為她姓方,就要為弟弟奉獻?繼姐不姓方,可是在方家過得比她舒服多了!
可那時的方燕茹還太小了,沒有反抗的能力,她還要在後媽手底下討生活,隻能就這麼成為家裏的長工,洗衣做飯為家裏操勞。
她當時不是沒有寄希望於她爸,可她爸有子萬事足,這個女兒就微不足道了。他隻要回家有飯吃,有幹淨衣服穿,至於活是誰幹的,他並不在乎。
甚至比起方燕茹這個女兒,給他生了兒子的大功臣重要多了。
在方爸的默許下,後媽做得越發猖狂,在方燕茹讀完小學的時候,就不想讓她繼續念了,想讓她回家幹活。
這一次,方燕茹沒有逆來順受,她找到了街道的婦聯,直接告狀她後媽不給她讀書。
婦聯的人到了方家,後媽才知道這個悶不吭聲的死丫頭居然來了這一手,她趕忙解釋是因為家裏孩子多,條件不好,才讓想讓方燕茹輟學的。
這個解釋乍一看還算合理,卻禁不起推敲,因為,她的女兒還在讀書,還上了初中,怎麼到了繼女,家裏就讀不起書了呢?
在婦聯的教育下,後媽心不甘情不願的應下了,以後她女兒讀書,方燕茹也要讀書這件事。
後媽雖然在婦聯麵前暫時屈服了,卻通過這件事,確認了方燕茹沒有表麵上那麼老實,她背地裏使喚起方燕茹更是毫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