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然巴格西,是藏傳佛教格西中級別最高的學銜,也是藏傳佛教顯宗中最高的學位;之後依次是措然巴格西、林賽巴格西、多然巴格西。而阿然巴、曼然巴等,則是專業性較強的格西學位。例如阿然巴格西,是某位學僧在各大寺院的密宗學院中通過對密宗理論的研習以及實踐修煉而獲得的一種格西學位;曼然巴格西,是某位學僧在藏傳佛教各大寺院醫學院長期研習藏醫藥學而獲得的一種格西學位或藏醫學位。
48.寺院裏的堪布、格貴是幹什麼的?
堪布和格貴是寺院中的僧職稱謂。
堪布,是藏傳佛教各個寺院或大型寺院中各個紮倉(學院)的權威主持人。擔任堪布這一僧職應具備淵博的佛學知識,因而必須是寺院或紮倉中最有學問的德高望重的高僧,在藏傳佛教寺院中擔任堪布這一僧職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格西學位的高僧大德。
格貴,主要掌管各個寺院或紮倉僧眾的名冊和紀律。所以又名為糾察僧官、掌堂師。實際上,格貴是負責維持僧團清規戒律的寺院執事,曆史上藏傳佛教各大寺院的糾察僧官巡視僧紀時,常隨身攜帶鐵棒,故有“鐵棒喇嘛”之俗稱。
49.蓮花生大師對藏傳佛教有什麼貢獻?
蓮花生大師是古印度西部烏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內)僧人。8世紀後半期把佛教密宗傳入西藏,藏傳佛教尊稱他為洛本仁波切(軌範師寶)、古如仁波切(師尊寶)、烏金仁波切(烏仗亞那寶),通稱白瑪迥乃(蓮花生)。
蓮花生大師曾周遊印度廣訪密法大師,藏傳佛教認為他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應化身,為利益末法時期之眾生而受生於人間。
公元8世紀,他應藏王赤鬆德讚迎請入藏弘法,以密法收服了藏地許多凶神妖魔,使之立誓擁戴佛法,並與寂護大師一起建立了雪域藏地曆史上第一座寺院,也就是西藏第一批出家人所在的古老寺院桑耶寺。
他還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發展在家、出家兩種僧團製,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因此,蓮花生大士在藏傳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稱為“第二佛陀”。
他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舊教)的創始人。由於他對藏傳佛教所作的巨大貢獻,受到各宗派的共同敬仰。他在吐蕃培養造就的人才很多,傳說其中得到密宗悉地的,有讚普和臣民25人,如虛空藏、佛智、遍照、玉紮寧波、智童、柱德積等人均為當時有名的譯師。其著述收入《甘珠爾》及《丹珠爾》的有8種。寧瑪派的密部經典由他主譯的很多。後世掘藏派在山岩石窟中發現的經典多數題為他的著作,但隻由本派傳授,未收入藏文《大藏經》。
50.藏傳佛教噶當派創始人是誰?
藏傳佛教噶當派創始人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西藏堆壟(今堆龍德慶縣)人,出生於富豪之家。幼年從師學習藏文,後去康區師事名僧賽尊,還向一印度人學習梵文。阿底峽尊者抵阿裏古格後,即決心迎請阿底峽尊者到前藏傳教。自此,一直師事阿底峽尊者,但終生未出家。阿底峽尊者逝世後,他在聶當(今西藏曲水縣境內)主持悼念阿底峽尊者的活動,並在聶當建立俗稱卓瑪拉康的神殿。1056年初受達木(今當雄縣)地方人士之請,在熱振(今林周縣境內)建熱振寺,是噶當派的第一座寺院。弟子中以博多哇、京俄哇、普窮哇最為著名,並由博多哇和京俄哇分別傳出噶當派的教典、教授二支派。
51.“吐蕃七賢士”有什麼功績?
“吐蕃七賢士”有:吞彌·桑布紮,他的主要功績是厘定了藏文。茹勒傑,他發明了焦炭加工技術,率領百姓開山采礦,冶煉製作各種金屬產品,教百姓犁地,改變了吐蕃人民原始的耕作方法,使之開始懂得了精耕細作,修建了橋梁。拉布果嘎,他是茹勒傑的兒子。他帶領百姓築壩為堤,開溝挖渠,在山穀穀口的開闊處試製水田,製定了計量土地的單位和計算牲口的單位。赤多吉尊傑波,開創了以物換物,公平交易的先例,開創了糧食用量計、酥油等用衡計的先河,推行了商人結隊進行運輸貿易的主張。赤桑揚敦建立了一座城堡,它就是後來的拉薩城。他還將河穀裏的水引到拉薩城的低窪地帶,挖坑將其蓄起來,解決了城裏飲水難的問題。他讓百姓在穀口開墾土地,並引水到穀口。桂·赤桑雅拉,製定出關於命價的賠償標準和諸多法規,使吐蕃百姓敬畏神聖的法規。聶·達占東塞,他使吐蕃有了貯備幹草飼養牲畜的習慣,找到了許多醫治牲畜冷熱病的良藥。
52.藏傳佛教史上第一批出家僧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