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個一知半解就瞎解讀的。那是基金,不是股票,你買的再多也跟公司沒有關係,公司隻是代你理財,說白了,就是為員工多賺點錢。”又一個員工站出來解釋。
“公司不缺錢,沒看這個基金隻允許華騰的員工購買嗎?”
“對哦,外人的錢都懶得管。”
“而且這是正規基金,資金三方監管,透明度極高 ,隨便一個正規的股票賬戶都可以查詢到這支基金。”
“這麼說公司發行這隻基金就是為員工謀福利?”
“我覺得公司的初衷是這個,否則公司完全不必這麼玩,公開發行認籌就行了。不過,金融公司得有底蘊,一個新成立的公司能保證賺錢嗎?”
“買買買,咱們那麼大個船廠,一年就扭虧為盈了。小小的金融公司還不玩兒一樣?相信公司,沒錯的!”
“不能那麼比,別看金融公司需要的人不多,但操作的資金一點不少,也許是幾個船廠。沒看郵件最後還有一句話:投資有風險,量力而行!”
“有錢就投,沒錢也別借錢買,公司什麼時候讓咱們失望過?現在出去一說是華騰公司員工,連體製內的朋友都投來羨慕的目光呢。”
“對,我也覺得是公司給員工謀福利,也許會給咱們一個驚喜!”
隨著公司後續郵件的解釋,員工們了解到這是一支穩健型基金,目標是盡量保本和跑贏通貨膨脹,請員工不要過於期待。
最後統計基層員工認籌了20億,加上中高層一共50億的初始基金,主要是五個股東每人買了4個億。
華騰公司正式員工超過了一萬,那基層員工平均每人投資二十萬。公司經過兩年多的運營,華騰基層員工也很有錢了。
資金募集到位,基金正式啟動,劉昊謹慎的將大部分資金做對衝標的,以減少風險,僅用了一成資金做量化交易。
量化軟件是劉昊、拉瑞、小貓和利成一起研發的,而且一下子研發了數十個模型,使用不同的策略和時間周期,盡量分散風險。
對衝模型是由劉昊、利成、蘇菲、劉然一起研究的,這個模型的建立,不僅需要金融知識還需要數學的算法。同樣是研發了幾十套模型,盡量分散資金,把每套模型都用上,這樣一旦某個模型出差錯導致虧錢,不至於影響整體。用數學方法算過,理論上對衝模型虧錢的可能性極小。
因為九成的資金做對衝交易,隻要對衝這塊資金保持十個點的贏利以上,就算量化那塊的資金虧錢,總體上也可以保證基金的贏利。
金融公司是年輕團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精英。他們肩負著監控各模型運行的重任,如果遇到大幅或連續虧損,會立即采取措施,暫停模型的運行並且上報情況,確保基金的安全穩健。
實際運行一個月,基金淨值1.03元,也就是說一個月3個點的利潤,這個利潤率應該可以讓大家滿意。
至少劉昊自己滿意了,他的很多金融操作是有些投機取巧的,但這個基金的運營是憑借實力賺錢的。
3i終是沒能堅持住,別說她兒子了,她自己也不堪忍受,再次要求見劉昊,劉昊正在做量化交易軟件,沒時間理會3i,讓車水馬龍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