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追夢(1 / 2)

在程錦瑟的家鄉年紀稍大一點兒的人都不太會講普通話,北方老友們稱之為聽不懂的“鳥語”,這些年在推廣普通話的浪潮下,現狀有了很大改善,但始終無法撼動“白話兒”(粵語)的江湖地位。顧名思義,我生在祖國的“南大門”,被人們稱為“鳥語花香”的地方。程錦瑟打小擁有“白話兒”的語言習慣,還因為是客家人的緣故,運用客家話也非常熟稔。而正是滿身“方言味”的女孩,卻又喜歡上用標準漢語表達文學,曾鬧出不少語言上的笑話,可就是這麼固執的喜歡上了,這麼多年也就一直堅持寫下來了。這些年,在文學的浩瀚世界裏摸爬滾打,她在業餘生活裏還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寫作者。說實在的,這對她而言多少是有點兒慚愧的,但總要相信因為不足才能做得更好,寫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回首往事,一次機緣巧合,她與文學結緣,自此開啟了一段追尋文學夢的旅程。談起這個文學夢,就要追溯到童年的“北漂”生活。1998年長江洪災的時候,跨過南北五省一市,她終於來到了帝都回到父母身邊。兩地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城市,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有爸媽有家的天地。那個時候的北京還不是那麼繁華,她的家就租住在豐台區七裏莊的一處四合院。爸媽工作很忙,房東大媽特別疼她,總愛給她做紅燒肉吃,那個香味讓人一生難忘。剛轉學的她不太會講普通話,周遭的“京片子”讓人覺得新奇又害怕,對於一個渴望表達而且對首都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來說,不能和同齡人有效溝通,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幸得學校的語文教育十分貼心,每周要交幾百字的隨筆,小小的我將內心的苦悶一一寫下,用文字和語文老師溝通。借筆解憂,這便是她寫作的初衷。漸漸地,語文課堂、宣傳欄、校報成為了她的稚嫩文字的櫥窗。和文學最初的結緣是發生在她的小學生活的尾巴,她加入了魯迅文學院下設的少年作家班,成為了02屆學員,這是一次童心與文學的邂逅。期間,寫下了很多文字,看它們從豆腐塊,慢慢變大增長,內心的喜悅,一種小小的滿足感飄著書墨香的氣息。

文學帶給了她力量,給她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色彩。文學還給我造了一個夢,這個夢裏,有一切想要表達的人、事、物,可以不管文化差異,可以嬉笑怒罵,可以愛憎分明,可以天馬行空。文學更難能可貴的是我的忠實夥伴,它讓人學會反思,教會她紮紮實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寫作的道路上,既感動又要加倍努力。

後來,因為高考的緣故,輾轉回鄉,她又回到了原點,一個人的家鄉。在這之後,忙碌於緊張的考試,無暇照顧寫作的欲望,隻能看日子在我空白的筆尖流逝。一場又一場考試過後,每當夜深人靜,她也會想念遠方,那個播下文學種子的地方,盛滿了的溫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