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混蛋占便宜竟然占到自己腦袋上來了。
站在一旁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朱標嗬嗬的笑著,直到常希芸打夠了他才領著揉腦袋的朱蕭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你還真是個重色輕友的好兄弟,看著你媳婦兒欺負我,你也不說管管!”
“自己嘴欠兒招了打還要在我這討打不成?”
“我說那些話都是為了姐姐好,難道不是嗎?她隻有養好的身體,大哥你才能有第二個第三個皇子,萬一這朱雄英不成氣候你還有個替補!”
這句話剛一說完外麵的宮女太監就聽到書房裏傳出了朱蕭殺豬般的慘叫。
對於這樣的場景他們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在原地愣了兩三秒又開始繼續手中的活計。
他們也不知道,這吳王殿下為什麼沒事兒幹就要找事兒。
兩個人很快就從書房走了,出來的朱蕭頭頂著一個大包跟著他大哥急匆匆的向著父皇的宮殿走去。
其實要說朱標身為長子,能夠如此得到器重和寬容,除了他的身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陪著老朱吃了所有的苦。
兩個人都是經曆過底層苦難的,所以在身份上經曆了最偉大的跨越之後,骨子裏仍然還有一些農民意識。
所以他和朱元璋一樣,看不得有貪官汙吏欺負那些老實巴交的百姓。
當然朱標也希望自己能夠不負所托,成為一個為百姓謀福利的好皇帝,而擺在麵前的驚豔到了他這裏就是為百姓謀福利之一。
所以在最一開始朱蕭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大哥肯定能同意他製作精鹽。
那些窮苦的百姓根本就不舍得把粗鹽壓碎他們,不過就是拿一小塊粗鹽提前在水裏泡一泡,然後澆到鍋裏提提味兒就算是完事兒了。
如果粗鹽的塊有些大,那一碗水還要分成好幾次來用。
現在是什麼年景啊?是大明剛剛建立王朝,雖然散發著勃勃的生機和百姓的生計仍然十分艱難。
就算是朱元璋和朱標日以繼夜的操勞,專心為百姓謀福利,眼下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決著民不聊生的現狀。
走在去朱元璋寢店的路上,朱標還不忘了問一問這精鹽的產量。
朱元璋剛剛陪馬皇後用完,早上就看到門口一前一後走進來兩個人。
走在最前麵的當然是自己,最喜歡也是最器重的太子,而跟在他後麵的則是一個滿臉委屈頭頂大包的小兔崽子。
馬皇後看著小兒子這表情,知道他應該是在太子那裏吃了虧,臉上也露出了溫和的笑意。
自己的大兒子是什麼樣的品行他是知道的,如果這小子不去招惹對方肯定不會被這般對待。
“父皇事情的前因後果就是這樣的,這東西就是小五做出來的!”
朱元璋和馬皇後驚訝的看著麵前那紙包裏的東西。
“我就說我老朱的兒子,肯定都不是什麼泛泛之輩!有你們兩個實在是大明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