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幸國對母親抱了很大期望,就取了杜思雅這名學,上學後外公對母親嚴格很多,但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並不知道這樣會適得其反。外公將自己的誌向抱負強加在母親身上,卻並不知道女兒的不適與難過。母親因為外公的原因,在學校處處受排擠,也為後麵的叛逆埋下了伏筆。
母親成績很好,卻在小學裏從不是“三好學生”,是因為身份原因,直到外公幸國的平反,母親的處境才好了許多。後來母親思雅以學校第一考進了初中,上了初中外公對母親就更加嚴格了,一心隻想讓女兒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大學夢。
外公在物質上一直鼎力支持母親,平反後,家裏的條件也更好了,母親的條件也更好了,可也因學校距離家遠,初中母親隻會每周回來一次,到後來的高中,更是一個月才回來一次,這就為母親的叛逆創造了機會。
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母親一心向學,即使叛逆也因為外公的從小熏陶,很喜歡讀書。高考沒有意外,也就因為這,母親去了大學後泥牛入海杳無音信了。母親在沉默中做出了反抗,離開了父母,直到後來帶回了我,這才使一家人再相聚。
母親消失的這幾年裏,雙方似乎和解了,沒有太多言語,隻有溫暖的家和和藹的父母。但並沒多久,母親又消失了,但將我留了下來,也留下了道歉的信。至於信的內容是什麼,從峰是不知道的。是上次的不言消失的道歉,還是這次又消失的原因,或是其他的也隻有外公知道。從峰的的姓是媽媽留下的,從峰這個名則是外公取的,讓外公取名可能也會是媽媽道歉的一種方式吧。
後來的後來母親也有過幾封書信寫來,寫了報平安的寥寥幾筆和一筆筆錢,錢也不多,但也夠讓從峰上學到大學,也給了外婆外公生活的錢,至於父母在何方,父親誰外公不知,外婆也不知,從山就更不知到了。從峰也想父母,卻又不知為什麼想他們,隻是見了村裏其他孩子的父母叫他們吃飯,教他們穿衣,關心他們,就總是羨慕他們。可羨慕吧,從峰又比他們都過得好,可不羨慕吧,又總覺得心裏差點什麼。
父母對從峰來說是念想的遠方,是村裏打工歸來的人說的大城市。從峰對大城市的想法就是有很多房子,有吃不完的糖,有很多很多小朋友。每每這樣想的時候從峰就會想起何先生的話“走出大山,走出去看看。”
冉從峰有許多朋友,其中俞箭和侯慧是最好的朋友。俞箭是三大姓之一的俞姓。候慧和外婆算是同族,外婆的母親就是姓侯。所以關係就比較親。俞箭則是和冉從峰從小一起玩泥巴長大的,兩人之間的關係就更不用說了。侯慧是一個膽大的女孩,她不喜歡和其他女生玩,覺得那些女生太嬌氣了,隻喜歡和俞箭和冉從峰玩。從峰因為外婆的關係和侯慧的關係就也很好。三個小破孩在讀書前可是村裏的三大“霸主”。三人所過之處,村裏的大白鵝,都聞風而逃,三人將整個村子裏的動物都鎮壓過,連村長家的狗都沒能逃過他們都“魔掌”。村裏人對三個小民孩那是“敢怒不敢”,他們也時常被村民們作為閑談的談資。
外會之所以留在村子,大多是因為不舍,這裏的鄉親們雖然因為和外公身份問題和他往來保持距離,可該幫的忙一點沒少,連當初外婆難產還是村裏的老接生婆來幫忙的,村裏還有人將自家雞、雞蛋都給外婆補身子呢,在那個年代雞和雞蛋是多麼珍貴。村民的這份善心,外公一直記著,外公總說“人間處處有真情,千金難買人安心”。後來外公也常幫村裏人寫信讀信,外公說“書信表達的情感太多,紙太短,情太長,隻能盡量寫其重要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寄托對對6方的思念和說自己的想說的心裏話。